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歌华传媒集团,各区融媒体中心,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市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相关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等单位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5年北京市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暨“八五”普法品牌评选活动。我局将统筹组织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系统单位(机构)参加此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丹青绘京彩 法治润民心
二、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2月
三、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中共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司法局
四、征集内容
(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
1.征集范围
各单位组织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广泛发动本行业领域服务、管理对象积极参与。
2.作品内容
作品应坚持正确导向,注重政治性、思想性、法治性、艺术性统一,弘扬法治精神,主题鲜明、内容健康,联系实际、寓意深刻、贴近生活,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
(2)围绕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宣传党内法规,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刑法关于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的相关规定。
(3)围绕宣传宪法,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讲好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典型故事。
(4)围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普治并举,推动全民守法,推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播法治正能量。
(5)结合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民法典等与民生密切相关、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6)结合“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围绕国家安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禁毒禁赌、反诈防骗、消防安全、安全生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劳动者权益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等主题,宣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情况,展现近年来各行业深入推动依法治理的工作实践等。
3.作品类别
(1)绘画类:国画、油画、水彩、版画、素描、漫画、儿童画、手抄报。国画作品不小于3尺、不大于6尺宣纸,油画作品长、宽不超1.8米,水彩、版画、素描、漫画、儿童画、手抄报等作品不小于四开纸规格。
(2)书法类:毛笔、硬笔、篆刻。毛笔作品不小于3尺,不大于6尺;硬笔作品不小于A4,不少于两页;篆刻等作品规格不限,草书、篆书作品请附释文。
(3)视频类:微电影、短视频、动画、公益广告、法治文艺节目MV。已推荐参加北京市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及法治文艺大赛的请勿重复推荐。微电影时长不超20分钟,短视频、动画、公益广告、MV时长不超3分钟,视频画面清晰,比例16:9,画面像素尺寸1920x1080竖屏等比交换,输出格式为MP4。
(4)征文类:诗歌、法治故事演讲稿、普法情景剧剧本。诗歌不超500字,演讲稿1000字左右,情景剧剧本2000字左右。
(5)海报类:重点围绕宪法、民法典等主题设计制作主题宣传海报,A3规格。
(6)其他类:摄影、剪纸等手工作品。摄影类作品彩色、黑白均可,允许对影调、色彩进行适度调整及构图剪裁,但不得改变影像原貌,禁止电脑合成。
为鼓励数字赋能法治文化,本次活动部分作品(仅限视频类、海报类)支持AI创作参与,并视情况单独设置奖项。
作品应为“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2021年)的原创作品。作品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作品中引用、解释宪法及法律法规等要做到准确规范。作者和报送单位对该作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不侵犯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如发现违反上述要求,将取消参评资格,由此引发纠纷或造成第三人损失的,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4.报送要求
每件报送作品需填写《2025年北京市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报名表》。除视频类作品外,绘画、书法、其他类作品均以图片方式报送,海报提交效果图(作品获奖后主办方将与推荐单位联系报送实物作品事宜),图片宽为650像素,高不限,每张图大小为2-10M,文件格式为JPG/PNG/GIF,征文类作品以文档形式报送。
报送作品则视为同意主办方对作品进行修改、发表,要求作者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许可主办方以公益宣传为目的,授权第三方无偿使用该作品,对作品公开发表、结集出版、播出推送、展览展示、制作文创产品等。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支付稿酬,作者保留作品的署名权和自行使用权,被采用的作品不予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请推荐单位与作者充分沟通,同一件作品只能参加一类评选,避免重复投稿。
(二)“八五”普法品牌推荐
1.征集范围
各单位结合本行业本领域相关情况,组织开展推荐评选工作。
2.品牌内容
各单位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政治性、创新性、实效性、示范性、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的普法品牌项目或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普法项目类:反映地区、行业特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机制等,如主题普法活动、法治文化节、法治宣传周等。
普法媒体类:各类媒体普法栏目、专题节目,报纸、期刊法治专栏,普法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
普法团队类: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法律素养,在普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普法志愿者队伍、法律顾问团、法治宣讲团等。
3.评选标准
政治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播法治理念,弘扬公平正义,引导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创新性:在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等方面有创新,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有效吸引公众参与。
实效性:普法效果良好,切实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依法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示范性: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在本地区或本行业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持续性:具备长期开展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能够形成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和提升。
4.报送要求
推荐单位填写《北京市“八五”普法品牌推荐表》(见附件),并附2000字以内介绍材料,包括品牌名称、创建主体、创建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创新特色等内容。同时,提供能够反映品牌特色和成效的相关图片(5-8张,JPEG格式,每张不小于2M)、视频(不超5分钟,MP4格式)等资料。
请推荐单位与报送单位充分沟通,避免同一品牌重复推荐。
五、活动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5年5月)
印发活动通知,明确作品征集和普法品牌推荐要求、活动程序、参与方式等,制作活动宣传海报,通过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发布,营造宣传声势。各单位根据通知安排,发动组织本行业结合实际开展作品征集活动,全面梳理本行业系统“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形成的经验品牌。
(二)推荐报送阶段(2025年5月—7月)
请于7月15日前将电子文档、加盖公章的PDF《报名表》(附件1)《汇总表》(附件2)、作品图片及视频的网盘下载链接发送至我局相关部门邮箱:gdjfgc@gdj.beijing.gov.cn。也可将作品上传网络云盘后,将网盘链接地址、提取码与报名表一并发送至上述邮箱。普法品牌推荐材料以同样方式报送,请注明“普法品牌推荐”字样。
(三)组织评审阶段(2025年8月-10月)
主办方分类别组织专家开展评审活动。法治文化作品按类别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设置AI创作奖若干(视入围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确定)。按类别评选出优秀“八五”普法品牌若干。同时充分结合组织发动、推荐参与等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
(四)宣传展示阶段(2025年11月-12月)
通报评选结果,对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和普法品牌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展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2025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开展集中宣传。举办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展览,面向社会公开展示,让法治文化浸润人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宪法法律学习宣传、“八五”普法总结验收、法治文化建设、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等工作,广泛发动本单位、本行业参与创作和推荐。请入围的普法品牌和获奖作品的推荐单位结合宣传展示需要,积极配合主办方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组织参与相关拍摄、采访等活动。
(二)做好宣传引导
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参赛作品内容和普法品牌推荐材料的政治关、法律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把作品征集评选和普法品牌推荐评选过程变成普法过程,变成参与法治、感受法治的过程。在各类普法活动中积极运用推荐作品和优秀普法品牌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三)确保取得实效
各单位要坚持效果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发挥法治文化作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功效,组织创作出能准确宣传解读法律法规、适合传播的高质量参赛作品,并积极推荐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普法品牌。
附件:1.2025年北京市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报名表
2.2025年北京市法治文化作品推荐汇总表
3.北京市“八五”普法品牌推荐表
(联系人:李老师,电话:55565338;电子邮箱:gdjfgc@gdj.beijing.gov.cn)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