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突出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眼行业发展实际,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履职尽责。
一、强化政治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要求为指针,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不断强化做好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统筹好新闻媒体对讲话精神的深度宣传解读,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聚焦党的十九大,精心组织好宣传报道。围绕“砥砺奋进的五年” ,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好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北京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城市副中心等举措成就,统筹做好庆祝建军9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全国和北京市两会等重要节日、重点时段的宣传报道,持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宣传。
三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要求,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强化舆情实时监测和分析研判,完善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掌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要求,坚持网上网下、不同业态导向内容管理的统一标准统一尺度,加强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重视发挥主流媒体在重大民生政策发布中的“首发定调”作用,提高主流舆论的影响力感染力。
二、坚持首善标准,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作繁荣
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开幕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现优秀产品的层层迭出。
一是健全机制。坚持首善标准,完善优秀作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扎实推进北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战略,以参评“五个一工程”为抓手,继续开展出版原创推新工程、首都影视精品创作生产扶持项目、网络视听文艺精品建设工程。全面运作影视出版创作基金,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文创资金、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建立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统筹申报各口重点支持项目,发挥好资金扶持引导作用,精准扶持,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建立鼓励精品生产的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引导。围绕重大主题、重要节点,加大主题出版和献礼影视剧创作生产力度,坚持现实题材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等重大题材和爱国主义题材的规划。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题材,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北京特色、首都水准的品牌项目;要紧扣中国梦,做好爱国主义、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创作;要聚焦现实和原创,突出反映改革发展的重大进程;要尊重传播规律,多生产适用于多媒体传播的精品力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重点作品宣传推介和热点现象的评论引导。
三是抓好策划。组织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参与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和“百种全国少年儿童喜爱报刊”推荐活动、首届精品文学期刊推荐和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电影质量促进年”活动,加强电视剧创作生产,提升电视剧整体品质。组织创作中国梦优秀纪录片、动画片,落实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参与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引导优秀动漫作品创作生产。抓好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推选展播和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介。加大公益广告创作扶持力度,推出更多原创公益广告作品。
三、突出行业特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要以更高的标准,主动对接新经济社会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在满足基本服务基础上,挖掘行业优势,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完善长效机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定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前瞻性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借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产品和商业模式,注重增强消费者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评估体系,完善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绩效。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推动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资源共享、渠道互通、统筹分配,探索公共服务产品联合制作、打包传播、综合服务的有效方式。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运行,把现有的文化馆、益民书屋、电影放映厅等统筹利用,提高现有设施使用效果,提供传统阅读、数字阅读、影音观看等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消费宣传,通过提高素养、引导需求,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是促进服务升级。制定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继续办好“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发挥好品牌效应。举办“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积极发展数字阅读,引导和支持网络阅读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多终端、全覆盖的数字阅读产品。完善农村广播电视运维机制。推动应急广播工程建设,开展全市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不断推进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由模拟到数字化转变。持续推进农村电影市场化改革,加大供片保障力度,逐步实现与城市影院同步放映。修订多厅影院建设补贴管理办法,支持五环外和远郊区县影院发展,推动影院合理布局。开展特色影院建设,满足个性化观影需求。
四是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关于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水平的意见》,统筹做好城市副中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规划,高标准制定服务标准,高水平推进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广播电视双向进入资源共享,做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和有线电视网建设。协调解决频道功率问题,保证城市副中心广播电视收听收视效果。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和影院建设,努力为城市副中心发展筑牢基础。
四、注重统筹规划,有效激发行业发展活力和内驱力
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稳步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突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强化政策研究与落地。紧扣行业发展脉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出台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11部委《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执行好《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把实体书店这一重要的文化窗口建设好。结合学习贯彻《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北京市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扶持政策。
二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业务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形成长效共赢机制。立足三地比较优势,谋划协同发展整体格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分工协作,推进要素资源多向流动,实现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努力打造共建共享的产业促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京津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智慧广电”战略,加快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资源聚合、产业融合。继续开展出版领域特殊管理股试点工作,探索国有单位与民营企业创新融合发展路径。扩大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对外专项出版业务试点,指导支持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外文版图书出版和营销发行工作,推出一批面向海外市场的优秀外向型出版物。大力推动印刷复制业转型升级,支持采用绿色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构建按需印刷出版产业链,促进特色印刷发展。
四是顺应集约化发展趋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发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改革试验平台的功能,加快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和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做好招商工作,推动版权登记认证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完善政策支持,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中国(怀柔)影视示范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继续办好北京书市、春秋两季电视节目交易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图书节等重大活动,努力办出风格、办出特色,为资源共享、交流展示、贸易合作搭建平台。
五、坚持主动而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努力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一是强化战略思维加强统筹规划。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出台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机制,鼓励业内各企业主动推进产业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二是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加快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教育,打造新闻出版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出版内容和行业数据共享。推进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推动内容生产向实时生产、数据化生产、用户参与生产转变,促进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积极利用互动、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创新广电节目形态,增强吸引力。促进图书、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互相借力,推动热销图书和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推动热映影视剧的图书出版,围绕IP转化形成全产业链。
三是加快传播渠道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实体书店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发行体系。积极构建广电制播云平台,适应融合媒体的多屏联动和协同特点。统筹多种信息网络,有序开展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业务,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协同传播平台。借力网络传播技术,利用微博微信微店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畅通阅读产品和视听节目到移动终端的传播路径,打通传统用户和新兴用户群,扩大用户覆盖面。
四是推动跨领域合作运营。促进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公信力优势与互联网传播优势、移动终端接收优势相结合,大力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积极融入现代服务业,努力寻求与政务、商务、教育、医疗、旅游、金融、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融合共赢的有效路径,加快建立跨领域融合服务平台,积极参与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建设。
六、强化版权保护,推动版权保护工作依法健康发展
要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体系建设,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
一是加大版权宣传力度。注重基础性宣传与造势性宣传的有机结合,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数字娱乐产业大会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
二是巩固版权正版化成果。组织开展市属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回头看”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落实相关通知和政策文件的各项要求,统一标准、规范程序、查漏补缺、更新调整,营造市属国有企业软件向正版化常态化转变的良好态势。
三是创新版权监管模式。完善集版权登记、代理、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鼓励著作权人进行自愿登记。深化金曲工程,推动网络音乐付费下载,规范数字音乐下载秩序,大力改善音乐市场版权保护状况。
四是深化网络版权监测。继续抓好剑网行动,将监测标的扩大到移动端应用商店,实时监测手机APP版权授权使用情况,并积极督促互联网企业就各自开发使用的应用商店进行规范经营,及时下线或屏蔽侵权作品。开展移动智能终端盗版侵权监管行动,扩大网络侵权案件整治维度,规范新兴市场版权保护秩序。
七、配合国家战略,发挥主业优势,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要紧紧围绕中央和全市外事外交重大战略部署,加强“走出去”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出版影视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一是落实政策扶持,增强走出去动力。全面落实《北京市提升出版业传播力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好项目申报和评审,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实现更多出版和影视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探索设立版权专项资金,建立采购目录库,优先购买代表国家形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图书影视作品版权。
二是主动搭建平台,扩大行业影响力。继续办好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性节展活动,促成更多国内企业与海外企业的投资合作,抓好非洲万村通、巴基斯坦直播星等项目。支持更多企业参加国际知名节展活动,力争形成几个“走出去”品牌。
三是关注重点项目,争取有突破性进展。鼓励企业增强国际视野,积极参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非影视合作工程。探索建立北京版权输出基地,扩大优秀出版物版权输出。推动中国(北京)影视剧译制基地建设,实现首都影视译制完整产业链条。
八、立足提高素质,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要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恒心和韧劲,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履职尽责、推动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的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党组中心组要带头落实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要做好巡视整改工作,以整改促进队伍建设,以整改推动行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明各项纪律,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全面加强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走转改”,引导行业从业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尽责能力。建立完善行业人才基础数据库,对从事新媒体新闻信息服务人员实行准入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教自律的作用,把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增强纪律性的要求,融入到整个从业人员自觉意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