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拉起“产业群聊”!京津冀AI短剧从协同项目升级为生态共同体——
2025-11-15
分享:
 

        行业数据显示,微短剧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北京微短剧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总量。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时提出“繁荣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十五五”规划建议还强调了“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方向,明确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进一步凸显了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的重要性。

图片

        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市广电局、天津市广电局、河北省广电局联合指导,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中心主办的AI技术赋能京津冀短剧产业合作研讨会在美克洞学馆举行。

        本次研讨会聚焦AI技术与短剧产业的深度融合,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多维分析。

图片

        当前,AI与短剧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短剧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AI短剧不仅重塑短剧内容创作、制作全流程,还能提升运营效能、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成为激活京津冀区域短剧产业动能的核心引擎。


        在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分享环节,业界代表从技术研发、内容创作、跨界应用等维度,系统拆解并分享了京津冀AI短剧产业建设的宝贵经验。

        随着AI技术与影视短剧产业的深度融合,行业对“高效、优质、可控”的内容生产工具需求日益迫切。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业务经理赵娜围绕“一言成影”AIGC短片创意系统,介绍了从研究院基础实力、技术亮点、系统应用与市场价值、文化使命与产业赋能目标等方向。通过数据可控、多模态训练、一站式生产链条搭建,为AI技术赋能影视及京津冀AI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范式的实践探索。

        另外,随着AI技术与视听产业的深度融合,视听产业亟需高效平台破解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的难题,推动跨区域技术与资源联动。北京首创郎园品牌总监宋秀萍从首创郎园的基础实力、全链条产业生态布局、服务平台搭建、运营模式等方面展开介绍,为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醉影场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敏则提到,在京津冀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短剧影视城”的核心理念,通过构建京津冀拍摄服务联盟、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及未来人才与技术融合规划,助力文化园区从“瓦片经济”转向产业生态,为京津冀AI短剧产业打造“全域协同、虚实融合”的新型基地范本。

        近年来,行业对“AI赋能连续叙事”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同时也面临“生成随机性、高成本、表演不自然”等痛点。博纳影业集团AIGMS制作中心副总经理王国良表示,企业可以依托自身影视工业体系实践,以微短剧为切口,通过全流程AI应用、自研工具平台搭建及创作策略适配,破解连续叙事难题。北京聚力维度科技CEO赵天奇则从“3D AI路线核心优势、赛博导演平台功能、技术突破点、降本增效成果、合作生态”等角度,提出“影视本质是3D世界”的理念。该企业研发3D AI技术突破2D创作痛点,通过“赛博导演”平台(含赛娲大模型、全流程制作工具及数字横店资产库),实现番剧级内容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1%,打造工业级漫剧。

        当前,虚拟制作也面临“三维资产重、成本高”的痛点,AI成为轻量化降本的关键。北京澜景科技教培部总监鲁振伟介绍,Hecoos全域制作平台凭借视频播控、灯光预编程、互动体验、机械控制、虚拟制作等核心能力,为影视虚拟制片、展览演艺、艺术装置、品牌发布会等场景提供了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跨界融合领域,北京都市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云鹏阐释了AI对文旅与影视行业创作的深度变革,并从“AI重构文旅与影视生态逻辑、标杆项目实践、高校AI人才培养、京津冀协同愿景”等角度,为区域协同打造“生态化、破界化”新路径提供思路。

        圆桌对话环节,多位行业嘉宾围绕“探索短剧内容精品化及人才基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从内容创作、资源统筹、技术攻坚、人才联动等具体环节直击行业痛点,为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操路径。

图片

        此次研讨会上,“京津冀AI短剧创新协作体”正式成立,汇聚了15家行业优质企业,整合了技术研发、内容创作、跨界应用等资源,推动京津冀短剧产业从“项目协同”迈向“生态共建”。

        同时,北京星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瞳(北京)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澜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米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签署了“短剧基地虚拟制作工坊”合作协议,针对传统短剧拍摄成本高、周期长、技术应用碎片化的核心痛点,构建从剧本创作到内容输出的全链路一体化流程,助力形成“技术赋能内容、协同创造价值”的产业生态。

        此外,由北京都市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芷在东方(北京)数字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全球首部中式科幻IP《中国2098》全球设计大赛也正式启动,通过选拔优秀作品改编为AI短剧,既破解了行业内容同质化难题,也推动了京津冀AI技术与制作资源走向国际。

图片

        近些年,“京津冀融媒荟”系列交流活动围绕新媒体账号运营、内容版权保护、行业跨界合作等核心议题,以主题沙龙、培训、项目对接会等多元形式,着力构建京津冀媒体领域互动协作与资源互通平台,推动媒体融合全链条各领域加深了解、深化协作。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三地AI短剧产业的协同发展也必将迈入全新阶段。北京市广电局将继续发挥牵头统筹作用,与津冀两地广电系统深度携手,以政策为指南、技术为内核、产业为纽带,进一步筑牢合作根基,促进前沿技术与短剧行业的深度联动。

        在技术层面,三地将通过搭建AI短剧技术共享库,同步开展常态化技术沙龙、案例联合共创、跨区域创作挑战赛等活动,提升AI短剧内容的品质与生产效率。

        在产业层面,基于三地优势互补,打造“京津冀AI短剧产业协作带”,重点培育“AI短剧+文旅”“AI短剧+红色文化宣传”“AI短剧+教育科普”等多元业态,借助AI短剧彰显区域文化特色,赋能千行百业。

        在人才层面,三地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协同培育机制,通过开设AI短剧创作基地专题课程、AI短剧实训营、联合研修等形式,为产业持续高品质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AI技术的不断加持下,京津冀AI短剧产业将完成从“协同共进”到“融合升级”的精彩跃升,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