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京琅琊”人才出征十堰!这场视听盛宴太燃了!
2025-05-09
分享:
 

       北京有全国文化中心人才聚集优势,十堰有“国家水脉、工业动脉、文化血脉”资源优势。为在实践中锻造高素质广电视听人才队伍,打造南北文艺协同创新的“京堰合作范式”,北京市广电局和十堰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开展“京琅琊”文艺人才赴十堰交流实践活动。

       当“京派视听”遇上“十堰风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的仲春时节,“京琅琊”人才团火速集结,奔赴湖北十堰,开启了一场超有料的创作采风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创作交流活动,更是南北文艺协同创新的全新探索,快跟随我们的脚步,一探究竟吧!



图片




深扎基层,让灵感“活”起来




“创作采风+项目合作+志愿服务”三位一体,“京琅琊”人才们一头扎进十堰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文化古迹和水源基地。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深刻领悟“深扎”的真谛,让视听艺术真正接上“地气”,未来的作品也必将点亮屏幕!




实战练兵,让新锐“用”起来




历经层层选拔,“京琅琊”人才专项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工程已构建起坚实的广电视听人才梯队。这次活动就像一场“实战大考”,把优秀年轻人才放在实践中打磨,精准识别潜力股,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能量”!




跨界共创,让合作“热”起来




以人才为纽带,深度挖掘十堰的历史人文与现代魅力,整合两地资源,从“沉浸式采风”到“跨界共创”,再到“产业孵化”,全力打造南北文艺协同创新的“京堰合作新范式”!




图片




豪华阵容,璀璨星光




精心挑选的9名专家,擅长影视文旅融合、产业运营发展、艺术策划创作、全媒体运营、播音主持等各个专业领域,平均年龄40.4岁,超强的人才矩阵分为三组开展针对性调研。




启动仪式,燃爆全场




活动启动仪式上,十堰传媒中心热闹非凡!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同志系统介绍“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和人才培育体系,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曲梅林同志发出超高清视听“第二现场”邀约,“京琅琊”高层次人才们展示创作成果、分享感悟,现场掌声雷动。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汤红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柯贤国等领导亲临现场,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关注,对“影视+文旅”的未来蓝图充满期待!




图片

*图为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同志在活动启动仪式致辞

图片

*图为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曲梅林同志与十堰广播电视台台长姚峰签订超高清视听“第二现场”合作意向书

图片

*图为十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汤红兵在启动仪式讲话

图片

*图为于小千分享交流

图片

*图为王志鸥分享交流

图片

*图为贾尧分享交流

图片

*图为刘俊分享交流

图片

*图为常江分享交流

图片

*图为李萌分享交流

<<< 滑动查看更多 >>>




沉浸采风,灵感爆棚




在东风汽车公司,大家共同见证汽车工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感受大国的工匠精神;在丹江口水库,了解建设运行的艰辛与意义;在蔡湾村,倾听移民和南水北调的动人故事,在三线军工厂探索老旧厂房化身影视基地摄制无限可能…… 每一处都让专家们灵感如泉涌!




图片

*图为东风商用车整装车间参观

图片

*图为在蔡湾村与村民座谈

图片

*图为丹江口水库大坝参观

图片

*图为三线军工厂旧址参观




图片




媒体融合,“脑洞大开”




4名专家走进十堰台和高校,带来超前沿的讲座分享!从媒体数智融合,到AIGC赋能创作,再到播音主持形象维护和“大端大号”引流,干货满满!




图片

*图为冷凇辅导授课

图片

*图为李杨薇分享交流

图片

*图为刘俊辅导授课

图片

*图为宋云龙辅导授课


文艺共创,“火花四溅”




影视艺术赋能沙龙上,“京琅琊”人才与十堰文化学者热烈交流,分享剧本创作心得,剖析特色文化元素,并互赠资料,合作共创,携手讲好十堰故事!




产业合作,“全面开花”




通过柔性引才,9位专家获聘文化顾问;签订超高清视听合作意向书,开放“京琅琊”优质免费学习资源,推动武当山VR大空间项目顺利落地;新项目对接合作仍在密集持续……




图片

*图为专家人才代表获聘文化顾问




图片




这次活动只是开始!总结经验、优化模式,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北京市广电局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图片

*图为活动合影留念




未来,北京市广电局将持续深化人才交流,推动“京琅琊”人才深层互动,为京堰协作贡献更多广电力量!




图片

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鸥在参观东风商用车总装车间后提到:我看到了东风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些和创作也息息相关。







图片

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萌在参观东风商用车总装车间王涛工作室后提到:一代又一代劳动者自主研发创新的小工具,集聚了不断创新探索的智慧,艺术就应当记录和挖掘好这些价值,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于小千在丹江口水库大坝提到:当你深处这么一个改天换地的大工程,而且跨越时间的长度这么长,涉及的人这么多,特别是北京70%的水都是来自这里,能够感受到本地人民为了一泓清水源源北上的付出,很让人感动。希望今后有更好的文艺作品来铭记这段历史,来感念这段精神。







图片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理事、职业编剧常江在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点参观后提到:我写过陕西的郑国渠,它和这里的水利原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南水北调”工程对原本生活在坝下的老百姓安置服务考虑很周全,也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能够围绕水库的生活进行创作。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在参观三线建设工厂旧址后提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很辉煌的军工厂,仿佛昨天还如此繁华,这种对撞感是很强烈的,在艺术创作中,往往就是在寻找这种对撞感。十堰人民的付出应当被铭记,未来的艺术创作也应该补齐这个拼图。




图片




于小千,现任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编剧。2007年凭借情景喜剧《家有儿女4》崭露头角后,接连创作出《满秋》《雷哥老范》《最美的时光》《金玉良缘》等多部口碑佳作。2021年编剧的《扫黑风暴》掀起全民追剧热潮;2023年更以现象级剧集《漫长的季节》横扫多个编剧奖项,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编剧之一。2024年推出西藏首部当代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以独特视角展现地域文化新风貌。




王志鸥,黑弓BLACKBOW创始人,致力于以科技艺术讲述中国文化记忆,曾任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奥林匹克主火炬总设计,国庆70周年视觉总设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飘带”总导演,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数字艺委会副主任。




冷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总撰稿,国家广电总局新媒体联盟智库专家。出版学术专著6部,参与主创《中国诗词大会》《非遗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等文艺作品,曾获星光奖、白玉兰奖等国家级奖项。  




刘俊,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编著8部。担任央视及省级卫视多档综艺、社会类节目评论员、观察员。曾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贾尧,现任华策影视(北京)有限公司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现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双新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青联委员,大理州政协委员等。核心参与创作了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国色芳华》《一路朝阳》《我们这十年》等,电影《万里归途》《出走的决心》和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以爱之名》等。




李杨薇,现任北京卫视《北京新闻》主播,十三届、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代表。曾获第二届“金声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十佳电视主持新星。其主持作品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北京新闻奖、北京市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奖等奖项。




常江,现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理事、职业编剧。曾出版小说《明宫秋词》《莫相负》等,编剧作品有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虎啸龙吟》等。曾获“飞天奖”优秀编剧提名、“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提名。




李萌,现任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制作40余部、上百集系列纪录片作品。《足球道路》获国际体育记者协会AIPS“体育媒体奖”纪录片单元铜奖,《国家宝藏 第二季》获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匠心作品,《国医有方》获总局优秀网络纪录片。




宋云龙,现任北京微梦酷娱传播有限公司合伙人,资深传媒人,曾任多家大型媒体平台主编。公司致力于以“品效销”整合推广的方式服务用户。现服务北京市广电局“视听北京传播矩阵”、各省市文旅局、抖音、百度、腾讯、爱奇艺、科大讯飞、海底捞等。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