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兴区融媒体中心与光明网成功主办第二届全国政务新媒体论坛,并正式成立融媒发展智库专家委员会,以“媒体+专家”方式赋能融媒体改革发展。两年来,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探索“媒体+”模式,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一、“媒体+平台”,新闻宣传移动优先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自挂牌以来,立足于“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会信息枢纽”的定位,逐步形成“1+3+3+226+N”的大传播格局,各新媒体平台用户已达到600万+,2020年各平台阅读量、播放量累计突破30亿次。
一是内部资源深度整合,成立“联合作战”小组,整体策划、集中发力,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策划制作《大兴区防疫工作者每天都是这样奋战的》《我们都是小勇士》《战“疫”有我,大兴在行动》《温馨提示!大兴区核酸检测采样及相关注意事项》等70余部有温度、有态度的融媒产品,迅速成为网红“爆款”产品。二是坚持移动优先,新闻资讯以图文、视频、直播的形式24小时滚动播出,展现大兴的新闻动态,形成全天候宣传态势。电视台、电台节目“北京大兴”APP线上同步直播,《大兴报》数字报建设完成,《这里是大兴》微信号每日三发,“北京大兴”微博号和“北京大兴”APP随时发布,三大平台日均发布信息80余条,微博一直位居全国及北京市政务排行榜前列。开发完善“北京大兴”APP,下载量超过100万,截至目前,APP已发布各类新闻7000余条,总阅读量超过2500万。三是加快平台建设,打通新华社、北京日报等中央、市属媒体平台,在上级媒体刊发新闻2000余条次。与光明网等联合推出“脱贫攻坚 共向小康”融媒活动,数十家中央媒体参与报道。2020年参与新华社 “小康中国”融媒体策划《千城早餐》,荣获最佳创意奖。荣获人民日报“县级融媒 齐心抗疫”创新案例活动优秀案例。
二、“媒体+政务服务”,三个中心有效贯通
中心以“新闻+政务+服务”为建设理念,依托“北京大兴”APP,深入贯通“三个中心”,在实现“融资讯、融政务、融生活、融未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是突出聚合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700多个所站动态,志愿服务等活动实现平台的点单派单。上线“创城随手拍”板块,强化网上“接诉即办”功能,及时将网友反映情况反馈到大兴区城指中心,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突出创新性,确保信息共享互通。统筹全区45个委办局,实现了39个主题、1684个办事指南的在线查询,1096个区级事项在线办理。截至目前,共受理网上用户提交事项2万余件。三是突出服务性,实现生活服务“零距离”。不断开发“婚姻登记”“网上信访”“大兴就业”等新功能,疫情期间开设“大兴防疫”专区,与区教委合作,开设“空中课堂”等,围绕大兴区“两会”、第32届北京大兴西瓜节 “6.26”国际禁毒日等重点工作开展直播70余场,策划推出“大兴战‘疫’‘医’线故事”“云游大兴”“精准助农”等一系列直播产品,观看量频破百万。
三、“媒体+社会治理”,提升舆论影响力
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蓄水池”和 “拦河坝”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升舆论影响力。一是策划开设“抗击疫情 众志成城”系列报道,宣传抗疫感人故事,宣传科学防治知识,《大兴6000余名党员走上防疫一线》《白血病患儿妈妈捐出960个口罩》《大兴就业“不打烊”线上指导不间断》等优秀融媒产品不断涌现,服务防疫的微信新闻屡破10万+,《主持人说防控》《主持人说复工》《“国门”卫士》等系列短视频引发强烈反响。二是发挥媒体监督功能,创办《融媒内刊》,聚焦区内安全生产、出租房屋、农村环境、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为区领导提供舆论监督。目前已出刊60余期,获批示70余次,有效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依托区内文化组织员、综治和新闻通讯员队伍,坚持开门办媒体,组建“大兴老街坊”社会记者队伍,为打造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服务,为融媒体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服务。
四、“媒体+专家”,讲好“新国门”故事
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大兴区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承载地,成为北京市扩大开放的新国门。作为区内主流媒体,大兴区融媒体中心立足区域实际,不断扩大宣传影响力,用心讲好“大兴故事”,有效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此次组建专家智库专家委员会,聘请来自各高校传媒领域理论大咖、中宣部媒体专家和媒体行业精英为融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开方,努力实现三大功能:一是智力支撑,系统把脉大兴融媒体改革创新,打造有影响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二是培养人才,全方位开展系列培训、阅评活动,为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培养全媒体人才;三是联动策划,围绕大兴区的改革实践和高质量发展开展新闻策划,进一步讲好“新国门 新大兴”故事。
下一步,大兴融媒体中心将继续“大兴开门办报之风”,进一步转变手段、开放平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扩大智库专家规模,不断壮大新闻通讯员队伍,不断探索融媒体中心改革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