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六届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推优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表彰了2017年以来在国产纪录片繁荣发展中成绩突出的作品、人员和机构,以进一步从制作、播出、产业、人才等多个环节加大对国产纪录片的扶持引导力度,发挥优秀作品、制作机构、播出机构和创作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我局选送的作品和机构共获得9大类15个奖项,宣传管理处获得优秀组织机构奖。
获奖名单:
优秀国际传播奖:《记录北京的人》
优秀长片奖:《绝境求生》《寻找手艺》《传家本事》(第二季)
优秀短片奖:《不老的车轮》《当他们渐渐老去》《恐袭后的12小时》
优秀撰稿:《贡嘎》
优秀摄影:《贡嘎》《绝境求生》
优秀栏目类奖:《奇妙之旅》
优秀制作机构: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优秀播出机构: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
优秀组织机构: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宣传管理处
近年来,北京纪录片发展势头可喜,年产量逐年递增,平均每年获总局扶持项目占到全行业总数的五分之一,《抗美援朝》《创新之路》《西藏》《大西山》《喜马拉雅天梯》《传家》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社会好评。
总局于今年6月启动“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北京肩负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实好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任务责无旁贷。记录新时代,北京在行动。在第二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开幕式上,戴维同志详细介绍了我局制订的以“三个聚焦”、“六个到位”为抓手的北京方案,以高质量服务为新时代纪录片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三个聚焦:一是聚焦未来五年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宣传主题。以总局“记录新时代”百部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为引领,做好重点纪录片选题创作指导工作,在资金、政策上对列入规划的选题予以重点倾斜和扶持。二是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扛起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政治责任,精心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成为展现大国文化自信的首要窗口。纪录片要诠释好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成为对外展示国家文明形象、对内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名片。三是聚焦首都“三件大事”、“三大攻坚战”。大家可以看到,在本届影像周上,我们特别设置了“冬奥”和“扶贫”板块,接下来我局将与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发布“北京冬奥影像纪录指南”,与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启动“同心同梦”记录扶持影像计划。我们倡导广大纪录片人真实记录首都抓好“三件大事”、打赢“三大攻坚战”的火热实践,用镜头聚焦北京城市转型,为北京发展留下真实鲜活、生动详实的纪实影像。
六个到位:一是“引导规划”到位。以落实《总局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有关要求为遵循,以百部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为坐标,以中国梦短纪录片创作选题为抓手,推动纪录片精品创作,储备、制作一批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纪录片项目。二是“资金扶持”到位。在用好总局资金扶持、国产纪录片季度推优、年度评优和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的基础上,按照总局“记录新时代”工程要求,推出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首都气派、国家水准的经典纪录片。三是“管理服务”到位。在行业开展“三会三课”系列活动,“三会”是指“规划会、交易会、联谊会”,“三课”是指“政策课、业务课、实践课”。进一步协调配置资源,加强管理和服务保障,与被列入重点选题的项目单位签订责任书,定期督查进度,加强创作指导,确保作品质量。四是“宣传推广”到位。以互联网思维和融合发展观念,统筹网上网下两个传播平台,构建纪录片制作、宣发、购销、播出体系;积极利用品牌活动的传播效应,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春季、秋季)、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等活动中,提早谋划、认真布局,为精品纪录片搭建宣传推广平台。五是“人才储备”到位。与传媒大学、电影学院等高校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建立青年纪录片创作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机制;借助纪实影像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将高校纪录片人才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六是“对外传播”到位。组团参加法国阳光纪录片节、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等知名节展,组织遴选优秀创作人才到国外开展国际交流;加大对纪录片“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对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的优秀国产纪录片予以重点扶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纪录片的国际品牌影响力、竞争力,把纪录片打造成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希望广大纪录片创作者投身伟大时代、聚焦伟大时代,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人民立传,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努力为新征程留下真实鲜活、振奋人心的时代影像志和历史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