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线,按照市委“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工作部署,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有力推动首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全年,蔡奇、聂辰席、陈吉宁、莫高义、王红等领导同志对我局积极推动“京津冀之声”调频广播开播、开展京冀“共享新视听 同心过大年”活动等工作批示肯定表扬20余次。
一、聚焦建党百年一条主线,主流思想舆论强势引领
一是主题主线宣传浓墨重彩,主旋律更加嘹亮。坚持核心宣传与主题宣传相结合,深化广播电视“头条”建设、精品栏目建设和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阐释。统筹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打造建党百年宣传矩阵,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专区,组织开展“理想照耀中国”“信仰的力量”优秀剧目展播展映,做好建党百年庆祝大会、颁授“七一勋章”等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和直播转播工作,开展“京津冀红色视听之旅”融媒行动和“视听零距离”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党的庆典、人民的节日”氛围广泛营造。创新开展主题宣传,推出全国首个“我为群众办实事”电视专题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等优秀作品。
二是强化“大宣管”模式创新,新视听出新出彩。建立健全重大宣传报道一体化机制,聚焦冬奥主题持续开展形式多样、触达广泛、互动性强的全媒体矩阵式宣传,推出《冬梦之约》等广播电视节目、《冬奥的脚步》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及短视频征集、直播答题等线上活动,新浪微博“北京2022”话题总阅读量达27.6亿,营造浓厚“冬奥氛围”。主动融入首都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协调完成各类主题宣传40余次。圆满完成全国和北京市“两会”等宣传报道,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
二、服务保障冬奥一件盛事,视听服务惠民提质升级
一是冬奥运行服务保障积极推进。冬奥广电专网北京段干线225.3公里全部完成,22个场馆完成有线电视软硬件全覆盖。北京、延庆2家奥运村5159个有线电视终端全部进入系统调试,开展冬奥4K超高清电视直播和重点赛事、重大活动8K超高清试验直播测试。组织开展全市及重点区域有线电视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做好涉奥场所境外卫星和有线电视信号的收视服务保障。
二是新视听公共服务模式主动创新。聚焦公共服务新形势新任务,制定发布《关于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北京新视听公共服务标准研究。创新打造“北京视听零距离”公共服务新模式,围绕冬奥、科技助老等主题开展系列群众互动活动,打通视听公共服务惠民利民最后一公里。推进北京百乡千村新视听示范工程首批4家“北京视听小站”试点建设。
三是频道频率强化优质供给。落实蔡奇同志批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京津冀之声”调频广播正式开播,新闻节目实现常态化协同供给,全域覆盖三年行动规划顺利推进,已覆盖北三县及冬奥延庆赛区,广播上星进入总局审批流程。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运营良好,助力副中心全媒体传播。冬奥纪实频道实现标清、高清和4K超高清三同播,覆盖全国34个中心城市和224个地级城市,覆盖人群达3亿,开播全国首个8K超高清试验频道。
三、围绕“十四五”一个开局,事业产业发展再谱新篇
一是高位推进顶层设计,谋划新格局。编制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13大类86个项目全面谋篇引领十四五时期首都新视听发展。发布《关于推动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起草《关于推动首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若干措施》,助力支持新形势下首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优化升级、融合发展,加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新服务。积极推进“两区”建设,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挂牌成立,5项重点任务全部落地。有序推进网络视听地方立法,起草《北京市网络视听节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58个入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其中9项纳入“京津冀+雄安”跨省通办事项清单。试点开展全流程“不需申请、不需材料、不需跑动”的“三不”审批服务,已服务换证机构2851家。我局第五次获评年度政务服务先进单位。
三是创新引领数字视听,提质新发展。部市合建4K/8K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一期投入运行,设立全国首支8K超高清视频制作扶持资金,稳步推进8K超高清标准制定等配套政策,加快打造8K超高清产业发展与应用高地。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正式获批。推动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创新升级,积极打造京津冀视听走廊,推动视听产业园区梯次协同发展。截至11月底,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持证机构共16571家,同比增长22.1%,占全国总数33.72%。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实际创收收入预计3835.5亿元,同比增长约31.8%,约占全国创收收入的43.50%,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是拓展深化融合发展,做强新媒体。持续推进智慧广电建设,评审奖励30个智慧广电专项资金优秀项目,15家行业领军单位获评第2批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纳入市级重点实验室评价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明确首都媒体融合发展方向路径。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有序运行,与江苏、浙江等6家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首次达成战略合作,实现跨区域合作重大突破。17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实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全覆盖,新型首都主流媒体进一步做优做强。网络视听领域特殊管理股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快手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开展正式合作。
五是品牌活动形成矩阵,擦亮新名片。成功举办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北京纪实影像周、服贸会北京新视听展、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等系列节展活动,首都新视听品牌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创新开展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等中外视听交流活动,首次与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香港贸易发展局达成战略合作,国际传播力专项资金奖励扶持92个重点项目。
四、深耕精品创作一个模式,京产文艺创作持续繁荣
一是强化“北京模式”导向引领力,重大题材统筹推进机制更加完善。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求,坚持“六好”标准,统筹抓好建党百年、冬奥等重大主题创作,动态管理完善重点作品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有序衔接、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精品创作生产格局基本构建。
二是打好“北京模式”服务组合拳,创新创优成效更加突出。深化落实“三会三课”和“一剧一策”,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探索推动精品创作体系建设。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精准赋能,全年共投入9462万元,扶持优秀作品168部。与视听平台探索制播联动创新模式,打通电视端、网络端、移动端,持续加强京产作品文艺评论和宣传推介。《觉醒年代》获第27届“白玉兰”三项大奖,收视稳居中国视听大数据排行榜第一。《花儿向阳 童心向党》等5个节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3个节目入选2021“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1个理论节目入选“理论节目创新工程”;15部纪录片入选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101部网络文艺作品入选总局中国梦、精品工程等各类评选活动,2部公益广告获总局2020年度公益广告扶持项目一等奖,数量均居各省市首位。
三是提升“北京模式”精品产出率,优质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北京模式”生产转化成效显著, 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备案数量位居第一,精品文艺创作继续领跑全国。《香山叶正红》《我们的新时代》《理想之城》等26部电视剧在央视、一线卫视和头部视频平台开播,稳步推进电视剧《冬奥一家人》《冰雪之名》、动画片《毛毛镇之冰雪加油队》、网络剧《爱在粉雪时光》等冬奥题材作品创作;网络剧《约定》、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川》、网络纪录片《劳生不悔》等作品收获广泛好评,网络视听文艺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五、紧盯文娱领域一项治理,全面阵地管理坚强有力
一是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重拳强效。坚持优选资质、优审内容、优化服务,全面加强党对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域的领导。坚决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成立局工作专班,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从严审核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综艺等文艺作品,压实网络视听平台主体责任,开展网络原创影视剧创作人员、网络综艺及专题节目培训,讲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主题思政课,全面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进一步廓清行业风气,引领构建首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向上向善、崇德尚艺的良好行业生态。
二是安全播出保障坚守底线红线。坚持把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专人专班专项部署推进,广场LED视频和现场音频保障万无一失。认真贯彻“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理念,统筹内容、播出、传输、设施、网络“五个安全”,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安全播出服务保障工作,对30家冬奥安全播出保障单位开展专项检查,组织应急演练40余场,行业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六、把握党的建设一个根本,党建人才根基更加夯实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建设统领,政治机关建设卓有成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以政治机关标准做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8次,加强党员经常性学习,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组织“时代楷模”李恒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局“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季度党员先锋岗评选,营造争先创优浓厚氛围。
二是抓紧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干事创业力量更加凝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发挥班子领学促学作用,开展党员干部全员轮训,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开展《觉醒年代》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党史学习教育动力和热情。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北京新视听高质量发展、接诉即办、“放管服”改革、公共服务建设等重点领域5件实事16项举措全部落地完成,学习成果向服务群众实效转化显著。
三是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修订完善《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清单》,召开党的建设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重大任务落实情况,开展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确保中央、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抓好中央、市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干部日常监督与廉政教育,强化审计监督。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精文减会,改进会风文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主力军全面锻造。积极推进公务员职级晋升和干部选任工作,完成19名处级实职干部转正考核和6名干部招录。稳妥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改革。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行业领军人才、青年创新人才遴选,探索网络主播等从业人员资格准入管理,规范做好行业考试和执业资格管理工作,把好行业人才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