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移动端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精品创作大会|科技赋能纪实影像 齐聚海淀共话创新
2024-10-13

2024 年 10 月 13 日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前沿透视·虚实相生——科技赋能纪实影像创新交流分享会”在海淀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G05 成功举办并圆满落下帷幕。

图片1.png

大会伊始,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齐慧超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边建发表致辞,回顾了纪实影像领域的丰硕成果,并对未来科技赋能纪实影像创作提出了殷切期望。

图片2.png

随后,六位国内纪录片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和AI领域创新实践者分享了AIGC 等高科技技术如何赋能纪实影像创作,他们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经验为活动增添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实践价值。

图片3.png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分享的主题是《数智时代AI纪录片拍什么》。他认为,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当下时代,纪录片可以聚焦科技创新背后的故事,展示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探讨AI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对社会的潜在影响,站在前瞻角度探索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探测当下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相关弊病,并且尽可能地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探索更美好的、更有助于全民幸福的多重可能性。

图片4.png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分享的主题是《人机共生与影像发展》。他展示了AI创作的现代诗、回文诗、歌曲音乐、绘画以及国内首部 AI 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等作品。

图片5.png

AI创意图片

他表示,AIGC可以利用情感分析,自动为纪录片中的叙事节点、人物表情或事件发展添加情感增强;可以生成适当的配乐、光效甚至摄影视角,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能够挖掘和生成有可能被忽略的长尾故事或边缘视角;可以参与到纪录片脚本的生成中,根据预设主题或素材库自动生成合适的叙事结构;可以分析大量拍摄素材,自动提取出最具冲击力的画面,优化剪辑过程,从而大幅降低后期制作的成本和时间。

图片6.png

AI场景设计 唐-巴洛克

最后,沈阳告诉我们,以上这些创新性的想法,也都来自自己与AI的互动。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脑洞大开、让人感觉酣畅淋漓的前沿分享。

图片7.pn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正高级工程师范晓轩在《探索AI在纪录片创作应用的新路径》的分享中,展示了总台运用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完成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等视频内容。他表示通过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的运用,特别是生成式AI大模型可以为创作者提供创意的支持、场景的重建、虚实的融合等前所未有的支持。在这个充满技术变革的时代,AI正在改变人们的创作方式,尤其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工具与全新的视角。

图片8.png

北京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中心郭豪珺的分享主题是《AIGC 实战应用与探索》。2024 年,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全国省级广电系统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首批聚合 15 家行业领先单位合作共建,抢先实现广电、学术研究、模型算法、算力工具、核心硬件、云资源、应用等全链条联动,打造“AI+传媒”先锋示范生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全力创建内容生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应用与探索,郭豪珺总结,在实战中更好地发挥 AIGC 创意能力,关键在于创作者深入理解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巧妙制定策略以扬长避短,甚至将技术劣势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将人类创意的深度和广度与AIGC 技术的特性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优势,实现创意内容的高效和高质量产出。

图片9.png

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崔超分享的主题是《让“黑神话”活起来—AI 数字动捕技术分享及纪录片应用探索》。崔超是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动作捕捉团队负责人。游戏使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OptiTrack动作捕捉系统,可以做到无标记点非穿戴式动作捕捉。

图片10.png

AI 技术如今不仅应用于电影、电视剧、游戏等领域,纪录片中也已经得到应用。纪录片《上甘岭》中,通过动捕技术模拟上甘岭战争中的创新战法,不仅提升制作效率,还可以把历史场景做更加真实、生动的还原。崔超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AI在纪录片制作中可通过素材的分析、自动化处理、创意生成、自动化文案生成等帮助制作团队提升效率,并助力提升纪录片的质感和观赏性。

图片11.png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一上场就提出了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真与假”的话题,他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纪录片真实》。在追求真实的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利用AI赋能创新?李伟认为,真实不应该拘泥于素材选择和制作工艺上,更应该着眼于表达的内容和态度上。对“真和假”的判断不能仅仅依赖于工具和手段,更要看创作者的初衷和动机。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努力还原真实是一种工作态度和创作观念。创作者如果刻意歪曲事实、违背已知的真相,即便使用真实的设备、手段和素材,也能虚构出假的信息和叙事。在另一方面,当我们为了再现历史、未来、极度宏观和微观的世界这类无法简单记录的影像,以及许多在人类认知层面不能感受和理解的客观事实时,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却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去逼近那个客观的真相。

图片12.png

此次“前沿透视·虚实相生—科技赋能纪实影像创新分享会”是“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北京纪实影像周海淀分论坛活动之一,海淀区以其丰富的纪录片创作题材、众多高校和人才资源,以及前沿科技对纪录片制作的深度赋能,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广阔的舞台。三个小时的分享,嘉宾们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瞻性的思维,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为纪实影像领域在AI科技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科技与纪实影像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纪实影像领域将在AIGC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创新创作手法,拓展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真实、富有感染力的精彩作品。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联系电话:
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
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