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论引导,延庆融媒强劲发声
延庆区融媒体中心构建起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进行“内容+渠道”双维拓展,发出主流舆论强音,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融媒体改革以来,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融媒体新闻报道工作,在办好官方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同时,加强生产导向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媒体产品,从供给侧统筹融合社会媒体,建立以延庆融媒为主导的传媒联盟。目前,区内主要社会媒体转载融媒体中心新闻产品数量占其总发稿量的30%,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构建起“党媒率先发声,社会媒体跟进”的新闻宣传“朋友圈”,持续提升党媒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中心第一时间全媒联动,聚焦中央市委指示精神,全力做好抗击疫情新闻宣传报道。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准确回应群众关注问题,讲好延庆“战疫”故事,多篇融媒产品阅读量达10万+,短视频最高点击量达600万,延庆融媒推出的“延延提示”“村书记大喇叭广播”成为群众耳熟能详的宣传品牌。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新媒体开设文明红黑榜、文明风采等专题,发掘创城中的典型案例、人物,曝光不文明行为,对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开展系列报道,督促创城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拿下金字招牌后进入巩固提升阶段,融媒体中心聚焦决战决胜冬奥会、建设最美冬奥城,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复查工作开展“礼让斑马线”问卷调查活动,从精心设计问题,到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微信、APP参与,再到回收问卷分析研判,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在1.5万份数据样本中,97.2%的群众认为延庆“礼让斑马线”成效较好,85.67%的群众认为“全国文明城区”荣誉来之不易应该珍惜,80%以上群众能主动礼让,80% 以上群众能对“礼让斑马线”作出正确判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精准分析研判,有效构建了“礼让斑马线”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延庆融媒对此“有的放矢”精准宣传引导,一是运用抖音、动图、以案说法等多种方式普及交通知识;二是考虑行人、非机动、机动车三方个性需求,将各类交通规则盲点进行针对性引导;三是对公安支队执法、处罚案例、不文明交通行为等进行常态化曝光,通过“宣传+治理”的方式实现有效传播,巩固创城成果,助力冬奥筹办。
围绕“疫情防控”“决战决胜冬奥会、建设最美冬奥城”“我为群众办实事”“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等区内中心工作,延庆融媒体中心利用优势资源和新兴手段,观民风、集民智,开辟民意诉求“绿色通道”,通过网络投票、问卷调查、意见征集、大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民意,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汇集成“媒体智库”,为区委区政府掌握一手信息、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保障和重要咨询,成为延庆形象推广的“宣传员”、党和政府的“智囊团”、查缺补漏的“监督员”。
二、服务群众,延庆融媒做强平台
融媒体改革以来,延庆融媒坚持移动优先,完成新媒体阵地建设。中心借助人民网成熟技术,坚持移动优先原则,通过建立“两微一端一抖”平台,打造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渠道融会贯通的全新宣传矩阵。通过入驻新华云、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不断推出短视频、直播、无人机航拍、延时摄影、全景VR、H5等融媒体产品,移动端发展活力不断显现。2021年6月16日,《延庆报》电子报正式入驻《北京日报》客户端,成为全市生态涵养区中首家入驻的区级党报。7月,完成“北京延庆”和“延庆融媒”两大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整合,实现区内新媒体平台统一管理、统筹使用,粉丝量达13.5万。今年,中心加强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融合协作,实现节目资源共享共融。
围绕推动“三个中心”贯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北京延庆”APP自2020年1月22日正式上线以来,充分发挥新闻宣传与服务功能,主动做好融合服务,打造区级宣传融合平台。“北京延庆”APP采用“新闻+政务+服务”模式,积极整合区融媒体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资源,实现“三个中心”贯通。同时,增加网上12345、“你说我办”等栏目,与区城管指挥中心形成为群众分忧解难的合力,努力打通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APP政务服务板块可以实现居住证办理等148项民生服务功能;旅游服务板块中推出美丽延庆、一部手机游延庆等栏目;便民服务板块开辟了空中课堂、小客车摇号、疫情关注、预约挂号等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截至目前,“北京延庆”客户端下载量达到10.3万人,已超过区常住人口的29.7%,活跃粉丝数达到下载总量约14%。全区18个街道乡镇全部入驻延庆客户端,以区委网信办、区司法局为代表的79家政务单位以及“延庆城市在线”“你好延庆”“北方民宿联盟”等70个社会媒体以“延庆号”形式集体入驻,总发稿量达到6.8万余条。
延庆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内容为王,针对延庆农村、山区群众多,居家老龄人口多的现状,持续做强传统媒体平台,不断打造精品栏目。围绕地区社会治理问题,2021年初,融媒体中心与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对接,开展“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专题报道,每月确定一个民生主题,着重报道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助力治理突出实效。栏目组结合各单位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清单,聚焦养老、社区医疗、电动车隐患、小区停车难、农民工欠薪问题、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退费难等民生问题,着重报道“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推进情况。从聚焦一个问题到一类问题,形成相应解决方案,建立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为群众办实事的舆论氛围。截至目前,已播出18期,其中《道路噪声惹民烦 超限超载治理难 看我区如何解决交通难题》《未进景区先添“堵”游览体验打折扣 看延庆如何破解》《办实事解民忧 小小路灯暖民心 》《 创“基本无违建区” 建百姓宜居家园》《装修垃圾何以为家》等专题节目,报道了延庆区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为群众办实事,建设幸福文明最美冬奥城的生动实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围绕“建党百年”创新推出“1921~2021次开往延庆的红色列车” H5融媒产品,以独特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融媒产品亮点:一是紧扣红色主题,弘扬主旋律。H5涵盖了延庆10个红色旅游景点,设置了互动答题、入党宣誓、敬献花圈、景点简介等环节,链接短视频更直观地传递最美冬奥城的活力。二是创意新颖,传播面广。H5以火车为载体贯穿始终,从“蒸汽机”到“和谐号”,彰显着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延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乘客”通过微信领取自己的专属“车票”,一经推出红遍朋友圈。三是突出融合生产,推动全媒体传播。该项目是区融媒体中心与光明网合作产品。除提供技术支持外,光明网将协助做好推广,区内社会媒体也将参与传播推广。创新多种形式,做足“线上”“线下”双层功夫。
三、展树形象,延庆融媒联通世界
2020年,延庆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量以三倍以上的速度激增,对于对外展示延庆形象,塑造延庆品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历练培养出许多全媒体人才。
在冬奥会系列测试赛的宣传报道中,延庆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以踏实敬业的韧劲和创新学习的拼搏精神,向世界证实了延庆融媒的实力、责任和担当。冬奥,是冰雪运动的竞技,也是媒体的PK,这是中外各界媒体的“武林大会”,由于进驻赛区人员有限,延庆融媒体中心记者身兼数职,个个都历练成能拍、能写、能说、能发的全媒体记者,撰写的稿件、拍摄的视频、照片不仅在国内央视新闻联播频频出现,在海外很多平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专业技术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目前正在进行的“相约北京”雪橇测试世界杯转播工作是新建场馆后第一次进行世界杯级别的赛事转播,也是中国电视转播机构第一次转播雪车雪橇项目,填补了国内媒体转播领域空白,延庆融媒体中心记者有幸担任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服务经理的职务,在世界的舞台展现延庆融媒人才力量。
为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庆的政治嘱托“延庆是属于未来的”,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利用航拍、3D全景、VR等高端新媒体产品技术,将延庆冬奥村以可视化呈现方式面向公众。在延庆冬奥村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对于村内16个具有延庆冬奥村典型特色点位进行拍摄,包含冬奥村南侧广场、公共组团南区观景平台、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区、运动员房间等,通过3D渲染技术,最终整理合成完整VR作品,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之际,联合光明网共同打造精品《VR全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冬奥村》,对延庆冬奥村进行360°VR全景展现,让观者如身临其境般体验到冬奥村的独特魅力。《延庆冬奥村》最终呈现方式以链接与海报并行,适配于手机端及PC端展示,便于各平台用户观看、传播。作品上线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延庆冬奥村》获得了业内外广泛关注,“线上游览延庆冬奥村”达3万人次,VR作品中也留下了各界人士对延庆冬奥村的赞叹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