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用纪实影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分论坛,在中华世纪坛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张雅欣担纲主持。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井水清,Discovery资深经理、制片人毛晓可,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严崴,九州音像出版公司总编辑杜忠齐,以及上海笃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OO、《本草中国》总出品人、总制片人俞瑛作为嘉宾共同对“如何在当下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故事
纪录片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记录和反映现实,如何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个纪录片创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论坛上,严崴认为中国的纪实产业,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他表示:“中外交流和理解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的空间,还有赖于我们继续找好题材和好机会。”
井水清提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每一个纪录片人的使命与担当。”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沃土,国际合作是沟通的途径,因此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状,通过纪实镜头,以全球传播的方式构建国家形象,讲述中国的故事。
挖掘中华文化瑰宝,讲故事
纪录片作为一门国际通行的语言,是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毛晓可表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断档的古文明。正如本届纪实影像周开幕式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高长力司长所说:“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理念、中华文化。”古辈先贤留下的丰富文化瑰宝仍有待挖掘,因此新时代的纪录片人更应该将目标和镜头对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深耕细作,努力寻找人类共通的文化语言和符号,将其打造成承载文明、歌颂美德的中国故事传播体系。减少说教宣传,减少概念化的思想灌输,深入挖掘文化共性,提供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贴近不同关注的文化背景,增强富有亲和力的分享,才能够有效地创作出更利于国际传播的纪实影像作品。
创新传播方式,讲故事
新时期,受众观看习惯、欣赏要求以及纪实领域传播介质的不断改变,使“融媒体”、5G、8K等热词不断涌现,冲击着整个纪实行业的神经。面对新的挑战,杜忠齐认为,新时代的纪录片,需要在“产品化设计”、“内容产品”、“跨界运营”这三点上做好文章。他表示,在发挥内容优势的基础上,要选准切入点,联动线上线下的资源,跨越多个平台进行持续的运营和跟踪,将纪实影像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
针对这一点,俞瑛通过介绍《本草中国》在发行推广方面的突破,分享了相关经验。她提到:“《本草中国》创新地实现了在头部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开创了纪实领域的先河。”她认为在纪录片的传播过程中,应当要用最好的平台、最好的时段、最好的技术让观众看到最好的作品,通过节目传播模式的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占据收视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