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移动端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文艺精品|探月工程的科普讲堂——纪录片《神奇的嫦娥五号》
2023-02-27

《神奇的嫦娥五号》是由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协联合出品的科普纪录片,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该片聚焦嫦娥五号从发射到回家的关键环节,巧用动画生动讲解嫦娥探月的科学原理,犹如一场科普大讲堂,使观众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了嫦娥五号探月工程的实现路径,有力推动了科技资源的科普化进程。

图片1.png

一、深入宣传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实现了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推动人类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纪录片《神奇的嫦娥五号》共12集,每集10分钟。该片以科普视角聚焦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用深入、细致的讲述为广大观众完整地介绍了完成探月采样的关键环节、重要装置与核心技术,揭开了这场探月之旅从“出发”到“返回”的全过程。如《嫦娥奔月的动力之芯》讲述火箭氢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神秘的运载火箭》解密运载火箭“胖五”如何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至太空;《多弹道奔月发射方案》讲解将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多弹道发射方案;《远赴月球的探险者》详细说明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结构与功能……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纪录片通过再现嫦娥五号完成探月任务的过程和解析相关技术步骤,进一步宣传了我国历时17载、踏梦前行的探月工程,从侧面展现了中国航天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

二、系统解读嫦娥五号技术突破

嫦娥五号历经23天,成功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其中的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环环相连、丝丝入扣。作为一部科普纪录片,《神奇的嫦娥五号》生动、贴切地还原了这一复杂过程,为观众系统解读了嫦娥五号的技术突破。如《嫦娥奔月的动力之芯》主要讲解为运载火箭提供动力的发动机。为了说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内芯一级发动机YF-77的强大功率,纪录片以动画图例为载体,将YF-77的输出功率与生活中的常见量进行比较,讲述其功率是超级跑车发动机的3000倍、矿山重卡发动机的800倍、民航涡扇发动机的30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介绍火箭升空的原理时,纪录片用“气球喷出气体后向前飞出”的现象作比,清晰解释了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指导下,发动机的燃烧产物高速喷出,使火箭获得向上冲量的道理。又如《月球样品的采集与封装》展示说明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采样封装系统,用动画和实景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一同“见证”了月壤采集、封装的过程。一方面细致介绍机械臂、采样器、视觉相机等采样装置的构造材质、设计特点和工作性能,另一方面用流畅、连贯的动画和监视相机回传画面展现采集月壤的细节、步骤,让观众有如身临其境,沉浸式感受到了采集装置的精细设计和周密操作。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等五项“中国首次”,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纪录片用科普的语言、科普的方式抽丝剥茧地讲述嫦娥五号的技术突破,激发了人们对航天事业的关注与热爱,有效发挥了重大工程的社会效能。

微信截图_20230227162926.png

三、全面展现嫦五探月丰硕成果

探月工程整体带动了航天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包括一大批基础实验设施、平台、手段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为中国航天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建立了基础。《神奇的嫦娥五号》除了深度科普嫦娥五号任务的核心技术外,还全面介绍了其探月之旅的丰硕成果,提升了观众对嫦五探月重大意义的认知。如《神秘的运载火箭》讲述,为了满足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等需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06年正式立项研制。它以极高的精度完成了嫦娥五号发射任务,运载能力是现役火箭的2.5倍,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使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跃升至世界前列。又如《月球样品的科学研究》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样品很快被用于多项科研工作,涵盖月球样品物理性质研究、月球样品的物质组成研究、月球样品月球化学研究、月球样品的空间风化效应研究、月球地质历史发展和演化研究等,将帮助人类获得更多关于月球的信息,加深对月球的认识,更可以帮助人类深入了解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神奇的嫦娥五号》用科学的视角忠实记录了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的划时代成就,深刻彰显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为我国全面推进四期探月工程、建设航天强国提供了坚实的舆论动能。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联系电话:
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
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