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移动端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纪录片《我在人艺学表演》聚焦培养青年话剧人才 再现北京人艺文化品格
2022-09-28

《我在人艺学表演》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新纪实(北京)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拍摄制作,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献礼播出的一部表演艺术题材大型纪录片。近日,该片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目录。《我在人艺学表演》共分10集,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学员培训班”传授表演艺术的过程为蓝本,跟踪拍摄了从千余名报考者中选拔出来的15名学员在培训班历时一年的学习成长经历。从基本功到业务课、从课堂学习到舞台实践,让观众看到一个合格演员的诞生,一个优秀演员的破茧蝶变。该片全面反映出北京人艺主动担负起传播正能量,引导正向价值观的责任与使命,以及作为中国话剧殿堂级剧院独特的演剧风格。

微信图片_20220928110735.png

01

鲜明展现注重自我修养、

崇德尚艺的人艺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我在人艺学表演》展现了北京人艺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员的重要使命,秉持“戏比天大”的准则和理念,为人民而歌、与时代同行。以《我的人艺表演梦》《让最后一排观众听见你》《曲艺里的表演秘诀》《领悟大雅之美》《疫情下的古装剧》《角色的挑战》《在舞台上生活起来》《突破自己》《小角色大演员》《毕业大戏》的十集篇幅,从多个角度展现作为“中国艺术表演标杆”院团自觉树立起的德艺标准。见证了北京人艺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有信仰、有担当,始终积极传递健康向上的文艺风尚。

02

以刻画导师身影赞颂艺术家们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表演学员培训班”的导师团队集中了包括蓝天野、吕中、濮存昕、冯远征、龚丽君等人艺的“门脸儿”演员,也有任鸣和唐烨等人艺“顶梁柱”导演,还邀请了相声、昆曲名家前来为学员上课。《我在人艺学表演》着重表现了这些导师对十五位学员的倾情施教——不仅教授话剧表演,还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出心中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产生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让最后一排观众听见你》中,冯远征挨个检查年轻演员的发声位置、眼神方向,调整读音头尾轻重;《曲艺里的表演秘诀》中,邀请相声名家通过相声、评弹、大鼓等曲艺名段赏析,讲解台词中的“板眼”迟徐顿挫、阴阳变化;《领悟大雅之美》中,学员学习具有“百戏之师”美誉的昆曲,全身心感悟昆曲艺术美学之精致曼妙、表演手段之丰富完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他们欲罢不能。纪录片通过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导师们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指导示范,激发出了学员的表演潜能,在毕业大戏中用心用力用情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和时代的沧桑巨变。

03

纪实美学与表演艺术结合

彰显艺术家们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

微信图片_20220928111004.png

《我在人艺学表演》既是一部纪录片,又是一部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影像教科书。片中穿插播出了北京人艺演出的历史资料,如,早期人艺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表演的《叫卖》节目,惟妙惟肖地演绎还原了在集市卖货、游走街巷的小贩们真实的叫卖声。如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表演艺术,得益于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悉心观察。纪录片中还节选了朱旭老爷子在《哗变》中轻松驾驭大段台词,吐字清晰、声如洪钟,没有一处失误,可见一位老艺术家对自我的高要求。蓝天野、冯远征对学员语重心长地说:“演员演戏,不要装腔作势,不要弄虚作假”,“坚持做演员,不做明星”,濮存昕、冯远征、吕中、宋丹丹、岳秀清等人艺名师授课的精彩瞬间,纪录片从多个视角让观众感受到人艺精神薪火相传、星光熠熠,一部部积淀着厚重历史的剧目得以历久弥新,一出出凝结着人艺智慧的经典演出得以永葆青春的原因所在。

《我在人艺学表演》讲解表演之法,传播做人之道;告诫先学做人,再学演戏。每一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要明大德、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守初心,铸匠心,坚决抵制行业的急功近利与粗浅浮躁作风,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保持对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努力创作出传得开、立得住、留得下的精品佳作。《我在人艺学表演》为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和文艺工作者管理做出了生动示范。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联系电话:
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
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