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卫视《档案》“冬奥传奇”系列节目为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该节目以故事为点,以人物为线,以历史档案为索引,从“传奇”二字破题,以“冬奥精神”结篇,用沉浸式“揭秘”报道,描摹出冬奥传奇体育人物,讲好冬奥故事,传播好冬奥形象,为冬奥会制造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与《档案》往期节目不同,“冬奥传奇”系列节目着眼于人,紧抓“传奇”二字,将冬奥主题准确落地为传奇人物纪实报道,通过讲述传奇人物开拓创新、历经险阻、走上巅峰的精彩故事,传递冬奥会“突破自我”的精神主旨。以个体写群像,以传奇人生写传奇体育,带领观众重温冰雪运动发展的时代轨迹,见证冬奥会的伟大历史。为突出该系列的“传奇”二字,节目深挖冬奥历史上“成就典型”“不可替代”的传奇先驱——中国短道速滑队奠基者孟庆余、澳大利亚冬奥首金布拉德贝里等,重点围绕传奇诞生历程、传奇成就、传奇的显著意义三方面构建全片,结合“冬奥”主题调整节目基调,用简洁高昂的剪辑节奏以及跌宕曲折的情节设计,让人物纪实节目破层出圈。
不同于传统的人物纪实节目,该节目在人物塑造时重视以事写人,以情动人,选取人物经历中的“关键节点”和“两难抉择”等矛盾冲突性事件,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折射精神品质,深刻传递出运动员群像背后的冬奥精神。《中国冬奥 破冰背后的功勋》选取了“物质匮乏”“项目小众不受关注”“观众对冰雪运动认知匮乏”等阻碍孟庆余和中国短道速滑队发展的几个“坎坷”重点讲述,生动展现老一辈冬奥先驱如何从无到有破冰前行的历程,弘扬其无私奉献、不畏艰难、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品质。节目通过矛盾事件凸显人物柔软与坚强的双面,打破传奇人物报道中常见的单一性和“脸谱化”问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冬奥传奇”系列突破了单一视角和常规正面报道手段,转用非线性叙事模式重构时间线,通过综合运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建立“揭秘”叙事结构,故事化传播等方式重新铺陈人物的传奇一生,让观众在洞察故事真相的过程中实现心理和情感的双重满足。节目善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开篇运用对比制造落差,设置悬念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观看兴趣。《中国冬奥 破冰背后的功勋》开篇便设置三个层层递进的悬念结构全篇,包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为何会成为中国冬奥冠军之乡”“一支籍籍无名的少年滑冰队为何能在全国性赛事中一鸣惊人”“王濛如何从这只籍籍无名的滑冰队走向世界?”,引导观众进入“侦探故事”逻辑,再通过故事情节设计以及情绪渲染,让观众在“揭开历史谜团”的吸引中保持注意力持续聚焦,最终进入传奇人物故事,身临其境实现沉浸式传播。
沉浸式视听体验不仅需要故事化传播,还需要语言符号互动、虚拟场景建构、演播室道具使用等多重因素加持。不同于《档案》往期的大要案或历史节目,“冬奥传奇”以“冬奥”为主题,青春活力特色鲜明,节目也创新地使用了气质匹配的青年代表冯琳担任讲述人,拉近与青年观众的距离。节目通过讲述人声情并茂的讲述、场景重现的表演、肢体语言和微表情符号的互动引导观众情感,推动节目发展。再结合白手套、相片、报纸、档案袋等道具进行场面调度,营造探秘氛围。《摔倒过多少次,才能成就最后站立的男人》节目中讲述人用布拉德贝里冲过终点的照片将观众带回冬奥会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赛场,用主人翁的自传书籍文字重现人物内心感受,用赛场影像资料还原重伤现场,用运动员受伤模拟影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会伤情。节目充分运用影视片段、音乐片段等影像资料、历史见证人口述、三维动画模拟等技术手段尽可能还原现场,搭建虚拟场景,构建共同记忆。观众得以跨越时空,全情投入当事人的传奇人生,实现情感共鸣和价值共振,获得沉浸式视听享受。
《档案》“冬奥传奇”系列节目创新人物纪实节目表达,紧密结合“冬奥”宣传主题和“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主旨,推出了一个个人物纪实节目精品。悬疑感开篇,抽丝剥茧式揭秘,沉浸式探求真相的体验让传统的人物报道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