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纪实类型纪录片《成长进行时》在北京卫视播出。该纪录片以中国“00后”青年的成长为主题,用13年的拍摄跨度记录了五位北京青年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成长时光。以这五位青年的故事,描述一代中国青年的成长轨迹,展现中国青年的个性、追求、奋斗和认同;并以他们的成长视角印证中国快速发展,国力提升助力青年自信养成的家国关系。作品以青年搭建跨文化对话桥梁,以英语语言实现跨文化语境的意义共享,用真实的镜头语境、鲜明的角色人物、平实的记录风格、融通的传播视角讲述中国青年的奋斗故事,既具有纪录片纪实美学的艺术价值,又具有人物志记录青年成长的社会价值,更具备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主流价值。
一、社会学中的成长启示录
《成长进行时》的主人公是柔柔、池亦洋、一一、嘉阳和昊天,镜头记录了他们从三四岁的幼儿成长为十七八岁的经历。这一阶段的社会学意义,就在于它既是青少年知识养成、观念养成和价值判断养成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经历社会化、逐渐以个体角色融入社会的过程;同时又是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展现价值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关切、教育的选择、父母的焦虑、成长的阵痛等热点话题均与这一阶段相关。众声喧哗之中,《成长进行时》的五位青年,以独特而又有样本意义的成长履历,为受众提供了一部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成长启示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不以狭义的“分数”定义孩童的价值,以恰当的教育方式促进孩童的成长。成长的路径未必要趋同,只有成长本身,才是终极目标。
二、符号学意义下的代际形象
《成长进行时》的五位主人公均出生在2000年以后,被社会和媒体冠以“00后”的代际识别。中国人习惯以群体特征识别个体特征,因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后,“80后”这一话语结构开始用作代际识别。
“00后”成长于新世纪,成长于中国快速发展、国家实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他们究竟是一个模糊的代际符号,还是清晰的、具体的,能够打破“00后”符号偏见的新一代青年,《成长进行时》给出了答案。他们敢于奋斗,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与时代同向同行,向好向善;他们自信乐观,敢于表达自己;他们热爱国家,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这些品质,正是这群00后青年带给受众的直观感受,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蜕变的财富,是中国自信面对未来的底气。
三、传播学视域中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成长进行时》的文本叙事和视听呈现,正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的优秀案例。
首先,内容具有中西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作品选择的主人公,是五位中国青年。青年群体本身就是易于交朋友、容易实现不同文化对接的群体。无论是作品中柔柔、池亦洋等人在国外与人交往、以具象个体实现外国人对中国青年的形象判断,还是作品采用英语语言作为交际语言,均使得作品易于被国际受众理解和接受。
第二,作品高度的纪实美学价值。作品用13年时间记录五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五位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又各具特色。无论是选择在国外求学的柔柔、池亦洋、嘉阳,还是在国内求学的一一、昊天,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真实情绪的记录、与父母相处的模式等均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吸引力,从而实现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真实统一。
第三,家国同构的叙事逻辑。五位青年人生选择的底气来自于国家的强大。在作品的叙事中,五位青年的成长节点与中国发展实绩的新闻报道相得益彰,以自然不突兀的方式向国际受众讲述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作品以高度的真实性、以叙事的艺术性、以内容的接近性搭建了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桥梁,释放了积极的跨文化传播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