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移动端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编辑部的故事》“长津湖”特别节目:以遒劲文采体悟红色精神
2022-02-09

2021年第四季度,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编辑部的故事》“长津湖”特别节目为2021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节目紧扣时代热点,传承红色基因,邀请文学作家与出版社代表走进广播电台,共同回望71年前的长津湖战役,用丰富翔实的史料文献与惊心动魄的决战故事带领听众感受抗美援朝精神,在“声”临其境中振奋民族精神、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1950年的深冬,长津湖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一举扭转战局,为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在71年后的金秋,这场具有历史性的伟大战役以战争史诗电影的形式被搬上了大荧幕,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基于电影《长津湖》所带来的社会热点,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编辑部的故事》推出“长津湖”特别节目,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详细解密长津湖之战的真实情况。节目选取纪实文学《血战长津湖》与历史小说《长津湖》作为代表,引领听众在文学世界中再次回望长津湖之战,感受红色文学作品的深深魅力。

文学创作根植人民、属于人民。红色文学如何避免过度艺术化、及时逃出“溢美之言”的困境,成为了当下红色文学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长津湖”特别节目在对作家嘉宾的采访中,完成了这一难题的解答。丰富的部队生活经验、对抗美援朝战争史的长期研究以及对战争亲历者的实地走访,为《长津湖》的作者王筠和《血战长津湖》作者之一凤鸣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与二、三手资料不同,作家可以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环节中,获取与长津湖战役相关的更真实的细节,从而在文学创作时完成更“接地气”的表达。正如作者王筠在节目中讲述《长津湖》的写作历程时,提到曾采访多户革命老兵收集素材,按照不同兵种对同一故事场景的心理状态进行细节描述,最终才完成了对长津湖战役的全景式刻画,使故事中每一位战士的形象都深入人心、更易被读者所接受。红色文学作品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战士形象因真实无缺的文笔而有血有肉、有悲有喜,他们在文字间重生,他们的精神也在文字中永垂不朽。

与电视节目相比,广播节目的弱点在于缺少视觉上的语言表达,如何将现有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打造多元化的视听效果便成为了广播内容引人入胜、扣人心悬的“制胜秘诀”。声音表达方面,长津湖”特别节目时刻坚守“新闻+读书”的节目定位,尽力避免主持人的单一旁白与扁平化陈述,通过制造轻松谈话氛围,为嘉宾自我讲述与观点发表提供大量契机,使得作家嘉宾能够迅速进入状态,以自然的口语化表达在听众面前建立起了仿佛“好友对话”般的亲近感,提升了听众的收听体验,增强了节目内容的临场感与画面感。不管是残酷震撼的战争场面,还是战时志愿军们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作家的讲述下都仿佛近在眼前。视觉呈现方面,“长津湖”特别节目能够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播出当天在“北京新闻广播”公众号同步发送相关推文《<血战长津湖>:回望71年前那场坚冰冷雪之下热血蒸腾的生死决战!》,以史料图片为战争场面讲述做补充,同时辅以穿插视频片段,带领听众直击电台录制现场,打造沉浸式广播体验。打开视频,作家嘉宾仿佛就坐在听众对面,与听众进行现场对话与互动。通过聚精会神地观察嘉宾的录制状态,听众可以更快速地将自己代入“倾听者”的状态,与嘉宾真切感受情绪起伏、同步产生心得体会,极大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与传播效果。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和平只是战争的间隙,化剑为犁的时代远未到来,战争就像悬在人们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来。“战争是为了和平,而和平是为了战争作准备”,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张引墨在节目中谈到为何坚持建议出版《长津湖》小说时,表示正是被王筠的这段战争观所打动。节目通过“主持人+作家+出版社代表”的发言结构,多视角向听众展现红色文学作品的当代意义。作为红色文学作品,其出版价值不仅在于保存文献资料以及还原过往革命历史,更在于启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群体树立正确的战争观与历史观,永远将先烈们的付出铭记于心,继往开来,行稳致远,跟随党的领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不移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红色经典故事是中国艺术创作的瑰宝,中国精神是中国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编辑部的故事》“长津湖”特别节目,以充实的议论访谈、诚挚的沟通对话与详实的故事描述,全方位展示红色文学创作的时代典范,带领听众深切感受红色文学作品的独有魅力,为红色文学的价值提升擘画出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未来蓝图。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联系电话:
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
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