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建筑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是一部缅怀建筑巨匠、弘扬工匠精神的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本片聚焦四位近现代中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讲述他们与建筑的不解之缘、身怀报国梦的一腔热血、在动荡年代的坚守付出,并在一段段积淀百年的影像资料间,感悟中国建筑的深厚底蕴,书写中国建筑的璀璨篇章。
一、攫取典型人物,描摹建筑大师的傲人风骨
《百年巨匠·建筑篇》将镜头对准20世纪四位建筑巨匠——梁思成、杨廷宝、詹天佑、茅以升,以影像人物传记的叙事结构,鲜活再现建筑巨匠的艺术人生和风骨气节。如纪录片浓缩回顾了梁思成的不凡人生,串联他青年在国外求学时汲取建筑知识、一生耗费心血投身古建保护、自费出书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等多个人生片段,并采访他的女儿、学生、同仁,走访他曾工作生活的地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度的探寻填补碎片故事细节,还原更立体、生动的大师形象。此外,制作组还特意探访了杨廷宝曾求学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通过校方保存的成绩单,了解他学生时代便展露的过人建筑才华,揭开了他深耕建筑几十载的光辉履历;纪录片在介绍詹天佑时,又引入话剧《詹天佑》的视频影像,借由戏剧化的演绎再现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的困境与不屈,诉说他创造性运用“竖井开凿法”和“之”字形线路,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铁路实力;在回顾茅以升的人生历程时,花费大量篇幅介绍了由他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讲述了他建造钱塘江大桥时的艰辛付出、因日军入侵炸毁桥梁的无奈之举、修复大桥时的兢兢业业。一波三折的建造过程,是中国人不屈于国仇家难、技术难题的完美印证,彰显了国人的气节与智慧。
二、聚焦代表作品,展现中国建筑的深厚底蕴
纪录片以“建筑”为题眼,既以典型人物为代表,宏观展现了中国建筑工程大师的卓越风姿和不凡造诣,更深耕建筑行业,横跨古建、铁路、桥梁等几大领域,全景呈现中国建筑的深厚底蕴与艺术成就。如本片在介绍“中国建筑史研究泰斗”梁思成时,强化他一生致力中国古代建筑保护和中国建筑文化传承的“个人标签”,走进他曾测量研究的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五台县大佛光寺等,在一帧一画、一榫一卯间,诉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精妙与隽美;还在他曾居住的昆明故居,徐徐讲述了梁林二人以极高的热情和学识,再度开启古建测绘调研工作,并整理出版《中国建筑史》,向全世界展示延续千年、积淀深厚的中国建筑文化。而本片所选取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和“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两位大师,则从铁路、桥梁两个维度,立体反映了中国建筑早在百年前便全面开花的非凡成就。如影片着重介绍了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同时《百年巨匠·建筑篇——詹天佑》影片开篇,现代化的京张铁路施工画面与百年前詹天佑带领施工团队仅靠人力修造铁路的创举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中国建筑永不停歇的稳健步伐,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建筑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
三、立足时代背景,抒发跨越百年的爱国情怀
有国才有家。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中,新旧政权的交替、列国强权的入侵不仅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牵动着无数建筑人的拳拳爱国心。本片在故事讲述时,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建筑大师将个人小我融入时代洪流的大我之中的人生经历,以“小”人物映射“大”情怀的方式,传递家国情怀,引领报国之志。如詹天佑作为第一批晚清赴美留学幼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铁路工程的知识学习,并怀揣着满腔爱国热血和丰厚学识,以总工程师的身份接下了清政府建造京张铁路的重任,最终仅花费4年时间便提前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有力回击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同样,建造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的茅以升也曾历经考验,不仅攻克了修建钱塘江大桥的多项技术难题,更亲自点燃导火索,炸毁了这座包含心血的大桥,阻挡了日军侵袭。片中,无论是修建京张铁路时袁世凯与帝国列强的周旋、詹天佑徒步考察圈定轨道路线、工人们仅靠手工敲凿施工,还是钱塘江大桥“一建二炸三重建”的传奇经历,均是满目疮痍的百年前旧中国的自身写照;而当年京张铁路上呼啸而过的火车和时至今日钱塘江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则书写了中国建筑人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前进动力的不朽篇章。
《百年巨匠·建筑篇》以凝练的篇幅和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四位建筑工程巨匠为中国建筑传承和创新做出卓越贡献,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建筑文化的演进,凸显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