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季度,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今晚我们说电影》“百集红色经典电影展播”特别系列节目为创新创优节目。特别系列节目紧密围绕建党百年等创作重点,创新创优重大题材艺术表达,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价值引领。
一、聚焦建党百年 彰显首都视听文艺担当
百年璀璨历程,百年丰功伟绩,随着建党100周年宣传期日益临近,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围绕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重大现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不断增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从1月4日开始,《今晚我们说电影》栏目推出“百集红色经典电影展播”特别系列节目,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线索,连续播出100部国产经典电影,原声重现美好的激情岁月,献礼建党100周年。
系列节目聚焦建党百年,深耕精品创作,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有利于配合党史宣传教育,打造振奋人心的时代影像志和历史备忘录。1月4日,首期节目取材电影《开天辟地》,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起点,相继展播《建党伟业》《风暴》《南昌起义》《建军大业》《红旗谱》《怒潮》《大浪淘》《党的女儿》《闪闪的红星》《秋收起义》等经典作品。以历史年代为轴线,串联起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全景式讴歌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伟大创造,激发听众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领。作为建党百年重大历史时刻的在场者、见证者、抒写者,北京文艺广播中心充分发挥好主流媒体在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社会主义,彰显出首都视听的文艺担当与作为。
二、拓展声音元素艺术表达力 强化情感认同
北京文艺广播中心对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提早动手谋划,“百集红色经典电影展播”特别系列节目最大化地发挥广播的声音魅力,巧妙运用语言、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的联觉作用,立体强化艺术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听众想象力,不断提高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系列节目突出电影原声艺术魅力,“原生态”重现经典片段的表达技巧,让听众产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生动体验,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将听觉感受拓展为视觉、嗅觉、触觉等,达到立体传播效果。同时,系列节目加入主持人细致旁白解说,在红色经典电影“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拓展背景、补充材料,生动讲好建党百年辉煌历程中的奋斗故事,起到了延伸主题、升华情感的作用。
系列节目注重利用音乐打造记忆点,发挥音乐节目在广播人群中的收视基础。如每期“说电影”内容后,都会精选电影的片头或片尾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红星照我去战斗》《送别》《大江东去浪淘沙》等经典曲目,音响生动、气势恢宏,通过渲染具有年代感、历史感的音乐,能最大化调动听众情绪,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形成一个个小高潮。
三、打磨“二次创作”技巧 萃取电影故事精髓
建党百年,红色经典电影层出不穷,《今晚我们说电影》采用与众不同的艺术样式,淬炼电影故事,讲好革命理想,带领听众捕捉光影变换中的精彩,重温永不磨灭的回忆,激发重大题材创作活力,精神引领细致入微。
系列节目取材恰当,以具有重大意义、产生重大影响、凸显重大主题的电影为基础,结合广播节目特点重新编排,截取声音优势突出的精彩片段,高效压缩凝练银幕时间,不断打磨“二次创作”技巧,以精品内容吸引人、打动人,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如节目在讲述电影《红旗谱》时,通过主人公朱老忠不同阶段的人物原声,揭示了农民革命觉醒的思想轨迹,生动勾勒出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冀中平原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的缩影,逻辑清晰,结构凝练,帮助听众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速听经典,感受历史。
系列节目整合媒体资源,强化策划编排,在对电影作品“二次创作”外,增添导演、演员心声,注重还原电影背后的故事,体现岁月变迁,丰富内容层次,强化观众理解。如节目在重温《秋收起义》时,充分介绍影片创作的导演意图,还原经典史实创作的路径;在回顾《党的女儿》时,重点点评演员田华的生动演技,体现影片时代影响力。北京文艺广播中心以写意的手法重现百部红色经典,创新重大题材宣传路径,为听众打造了一场电影的听觉盛宴,特色突出、别出心裁,牢牢守住主流舆论的宣传阵地。
同时,系列节目创新产品载体与传播形式,同频共振、形成声势,助力主流舆论有效传播。节目通过“听听FM”手机客户端,台网联动,多元渠道聚合,扩大传播效果,带动年轻群体的观看与互动热情,增强主题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今晚我们说电影》“百集红色经典电影展播”特别系列节目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主题,认真创作、精心打磨,以“说电影”的特色形式,肩负起引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使命担当,价值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