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移动端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
2021-05-08

2021年,中央颁布的“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规划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以艺术化手段对“城市规划”这一专业领域进行展示,对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月13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筹备的中国首部城市复兴题材栏目《我是规划师》第一季圆满收官。截至最后一期播出,节目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266.2万,不仅引发相关人士的强烈共鸣,也成功“破圈”,吸引了大批观众,探索出了一条专业科学题材与艺术审美表达的精品融合之路。

节目站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立足于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国际视野,通过城市和人的深层互动,探索城市规划项目的前世今生,为城市立心,为规划立传,将城市发展、社会议题、市井人文和历史文化巧妙融合,社会意义深刻,文化价值凸显。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1.bmp

一、立意创新:知识科普突出创作理念


北京广播电视台既放眼世界,聚焦“城市规划”这一世界范围内的宏大命题,又立足本土,契合国家有关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的政策部署进行选题制作,实现了主流媒体在城市规划领域的首次尝试。

《我是规划师》从城市复兴的角度切入,对工业遗产利用、水系空间重整等多个规划项目进行专业解读,既有通俗的知识科普,又实现了传播理念上的革新。

首先,节目以通俗的语言,全面科普历史文化和建筑工艺的基本知识,并与清华同衡规划研究院等机构深入合作,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彰显专业、严谨的制作态度。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2.bmp

其次,节目坚持“人人都是规划师”的创作理念,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深入首钢、中轴线、史家胡同等典型地标,遵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呈现逻辑,完整呈现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和当地居民等各种角色之间的交流互动,以纪实语态和多维视角再现城市规划全过程,带领观众一起深入体察研究规划项目的前世今生,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云端体验“规划师”工作。另一方面,节目坚持成果导向,通过规划成果展示让公众认识到规划工作对城市复兴的重要意义,强调模范书局创始人等个体人物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诠释人人都可以为城市规划奉献力量的节目深意,以此呼吁公众共同爱护和传承首都城市的历史文化。

二、角度创新:民生视角展现规划力量


《我是规划师》坚持将个体感知融入城市规划的终极脉动,从民生视角出发生动展现规划工作具体实践。节目密切关注社区改造、公共利益协调等现实问题,聚焦胡同、工厂、老旧小区等生活场景,传递规划管理部门、学界专家与普通百姓的多方诉求。通过展现搬出天坛的老员工、用传统营造技艺修胡同的老匠人等普通民众生活轨迹的变迁,彰显普通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价值导向积极。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3.bmp

第四期《老旧小区改造》从劲松街道小区入手,聚焦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问题。节目里,单霁翔院长化身物业人员,走访了解老旧社区空巢老人的各类问题,深入电梯安装协调会现场,探讨多方诉求和老旧社区改造的现实阻碍,并真实记录规划给理发店小陈和裁缝铺朱师傅等个体人物生活带来的变化。节目基于社区改造与利益协调的平民参与和情感认同,深入探讨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深层关系,传递市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景,突出城市规划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4.bmp

三、表达创新:技术赋能实现创新呈现


规划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政治等诸多学科的宏大命题,也是一个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固有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媒体解读的艰难。

为了更好融合规划科普题材与电视节目形态,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坚守主流媒体舆论阵地的基础上,积极为节目注入互联网引流元素,以增强节目吸引力,让厚重主题轻巧落地。节目邀请自带“网红气质”的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作为驻场嘉宾,与业界专家、流量明星共同组成主持团队,摒弃自上而下的单向宣传方式,以嘉宾第一人称视角对老北京建筑的历史和故事娓娓道来,为观众营造与历史会面、与人物对话的身临其境之感。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5.bmp

此外,技术赋能也是节目实现轻巧表达的另一个“秘密武器”。第八期节目用数字动画生动再现东城区街巷整体布局;用慢镜头细致展现雕砖修复的细致工艺;用三维动画还原复现海兰察府的壮观景象……《我是规划师》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为抽象的城市规划赋予生动的表现形式,全面提升视听体验。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6.bmp

《我是规划师》以创新的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段有效弥补了规划科普类节目内容晦涩、专业性过强的短板,在保留历史、文化层面的专业厚重感的同时,注重观众的互动参与感,传播效果良好。

四、内涵创新:文化内核激发情感共鸣


无论何种题材,只有深挖文化内核、寻求情感最大公约数才能使节目真正触达人心,实现预期传播目标。

对于《我是规划师》来说,这种情感表达一方面来自于细腻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一方面则是故事本身所赋予的。

首先,节目视听语言兼具纪录片的真实细腻与艺术作品的生动创意。利用微观与宏观的两极镜头调度,立体呈现城市的空间构造感;利用运动长镜头和体验式视角,真实还原城市本身的独特韵味;利用延时摄影营造时间流逝感,艺术再现城市建筑的历史变迁,细腻的镜头语言应用让城市的文化魅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与释放。

其次,节目厚植首都文化土壤,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特质,以独特的文化元素和生活化符号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激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第五期节目深入探访白塔寺胖姐一家,通过与邻居分享食物等细节,展现老北京热闹温馨的胡同生活,有利于唤醒观众对老北京生活文化的回忆。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探访白塔寺的镜头段落也并未直接展现探讨城市规划的内容,而是从青山周平在胡同内吃打卤面的生活化镜头引入,巧妙地将专业枯燥的城市规划知识移植到真实有趣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生活意趣和人情味。

京声京视 ^ 深挖城市文化内涵 开辟城市规划节目类型《我是规划师》的模式创新7.bmp

这些真实生动、细腻可感的镜头笔触看似与主题无关,但却是对城市复兴的温情折射和真实倒映,也是使节目具备人文气息和生活温度的必要元素。

《我是规划师》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城市规划题材上的一次积极尝试,它不仅为疲软的电视节目创作市场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新鲜血液,更创造性地延展了节目创作空间,让我们看到了主流媒体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更多可能性。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联系电话:
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
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