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改版工作是媒体常抓常新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与时俱进创新节目形式,推陈出新优化媒体职能,是新时代各大媒体勇立潮头做好舆论宣传、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使命与担当。
自2019年9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以来,全国各大媒体紧锣密鼓地部署相关栏目的升级改版工作。但如何真正做到节目创新、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一直是媒体升级改版的难点。2021年1月以来,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区级融媒体为代表的多家媒体相继改版新栏目和新节目,以清新生动、网生范十足的语态实现“硬核”内容的“软”落地,将价值共赢、深度融合的理念渗透在节目制作与传播的环节中,用“新”意满满的视听精品回馈首都及全国观众。
一、“硬核”内容“软”落地 “新主流”作品显活力
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紧扣宣传主线,做好重大主题的宣传历来是各大媒体的重头戏。在传统媒体面临转型挑战的当下,如何做到重大主题宣传入脑入心,铸就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赢得新时代观众青睐的视听精品?2021年初升级改版的首都媒体给出了答案:坚持主流价值观与观众视听需求相统一的“新主流”创作导向,实现“硬核”内容的“软”落地。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好脱贫故事、献礼100周年是首要的宣传任务。2021年伊始,北京电视台BTV新闻频道《美丽乡村》栏目应时推出新年特别节目《2020土地·观》,以航拍、运动镜头等视听技术手段增强节目可看性,向观众展示了实现脱贫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形象。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同时推出脱贫攻坚微电影《又见花明》,坚持从生活出发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着力刻画展现家长里短和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味道,诠释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内涵。
为献礼建党100周年,西城区委党史办(区志办)1月1日起新推出《光辉岁月》党史日课,每日连载刊登于“北京西城”公众号专版,每天普及一个党史新知识,在“延伸阅读”版块将西城区党建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了重大主题宣传的“柔性”表达。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城市发展规划与复兴是北京市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1月19日,北京电视台BTV卫视创新开播中国首部城市复兴题材大型季播节目《我是规划师》,用电视手段将历史、文化、民生和政令融合在“人人都是规划师”这一节目核心理念中,围绕“为规划立传”的诉求展开叙事,以城市更新、社会发展等具体民生问题串联节目内容,既立足于实际解决群众在社区改造中遇到的难题,又秉承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国际视野,将厚重题材的宣传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此外,BTV新闻频道《这里是北京》栏目于1月中旬推出的“解析老北京 ”系列节目,在先前节目基础上改版升级,介绍京城牌楼、宅门、楼门等传统建筑的同时,聚焦现代城市建设中老城保护的实际问题,使得城市建设、城市复兴的主题宣传有现实落点、可感可触。
财经类节目向来专业性强、风格严肃,普通观众的接受度普遍不高。BTV财经抓住该痛点对财经栏目进行升级改版,以“亲民”的新面孔走进群众生活,实现了“硬核”节目的“软”传播。2020年12月31日起,北京电视台BTV财经推出全新栏目《蜜蜂计划》,创新采用“进社区”的节目样式,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充分讲解金融诈骗现状,及时传播科学理财观念,符合市民实际生活需求,有利于增强市民金融安全意识,助力守护首都人民财富安全。BTV财经《首都经济报道》也推出2021年升级改版后的新栏目,从传统的电视财经节目转型为大型直播资讯“脱口秀”节目,让财经报道呈现方式更加新颖有趣。节目风格持续软化,在拉家常式的聊天中向观众普及金融知识,真正做到了“硬核”内容的“软”处理。
二、文化类节目清新生动 文化内涵与“烟火气”并重
文化类节目的优化升级是2021年首都媒体栏目改版工作的又一亮点。清新生动、网生范儿十足的语态,以及文化内涵与“烟火气”并重的创作理念,是首都文化类栏目升级改版、呈现文化魅力的不二法门。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北京文艺广播、北京交通广播于1月相继推出改版后的新节目,在坚守老牌栏目品质的基础上,与时下热点话题相结合,让文化类节目成为“年轻态、健康品”,为观众们带来了珍贵的文化盛宴。1月初,北京文艺广播和央华戏剧联合制作的都市文艺漫谈节目《今天真有戏》开播。该栏目从艺术出发,结合《风犬少年的天空》《请回答1988》《送你一朵小红花》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网生语态剖析青春期自卑、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等问题,以艺术之光照亮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北京文艺广播《诵读小站》增设“文学日历”新版块,普及中外驰名的名人作家,介绍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一日一报的形式简单明快,成为信息接收碎片化时代的文化补给站。北京交通广播《1039慧旅行》栏目也同时期推出新节目“透过瑰宝看文化”,每期节目介绍一件文物,以清新生动的语态带领听众领略文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打造首都文化金名片。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大环境下,文娱类节目提升价值内涵、节目质感,避免走入浅薄空洞、噱头至上的“娱乐至死”困境,是栏目改版升级需要坚守的文化底线。北京电视台BTV文艺《每日文娱播报》栏目于1月15日起推出系列节目《太庙讲坛》第三季,立足“太庙”设置文房四宝、传统服饰、传统美食、传统制药四大文化议题,以经典典故为依托讲解传统文化,兼顾制作工艺介绍致敬工匠精神。《每日文娱播报》作为北京电视台老牌文娱资讯类栏目,在2021年初推出具有文化质感、浓厚历史韵味的新节目,补足了文娱类节目重娱乐轻内涵、文化底蕴不足的短板,为文娱类节目升级改版做出了榜样。
三、深度融合价值共创 破圈发展解锁新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媒体融合发展时特别强调:“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
2021年首都媒体改版上线的栏目和节目,在坚守核心价值理念不动摇的前提下,与多个媒体平台和机构协同发力,打好媒体深度融合的“组合拳”。北京文艺广播《诵读小站》“文学日历”新版块上线后,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节目预告和回顾,并邀请广大朗读爱好者通过微信小程序积极加入新版块的诵读环节。北京文艺广播新栏目《今天真有戏》将新浪微博打造成听众朋友们的心情“树洞”,每天征集听众留言后整理成“北京日志”在次日节目中与听友分享,以新媒体平台反哺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化敌为友”,在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共创。
台网融合也是首都媒体改版优化的一大策略。1月8日,北京广播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北京时间APP正式上线“金融频道”,致力于打造形式灵活、时效快速、分发精准、营销模式多样的网上频道,发现市场中最具价值的投资领域,传播最具价值的投资解决之道。BTV财经频道与北京时间金融频道深耕台网融合,构建短视频传播矩阵,媒体间的通力合作具有创新引领价值,助推首都媒体栏目升级改版工作又好又快地进行。
打破广电圈层限制、与其他行业跨界合作也是栏目升级改版的破阵之法。1月中旬起,昌平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文化专题节目《大运河探源》第二季。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大运河探源》第二季将“传媒+文旅”的跨界合作思维灵活运用到内容创作之中,将媒体文化宣传优势和北京市区域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统筹在一起,对于昌平区打造文旅“金名片”、扩大文化影响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打破行业圈层束缚,积极寻求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将会为首都媒体改版优化节目内容开辟新天地。
2021年1月,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区级融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以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姿态升级改版节目,将“硬核”内容“软”传播,以契合新时代观众收视需求的方式做大做强主流宣传,推出“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创新作品,在深度融合中不断破圈,为首都媒体视听作品的推陈出新注入鲜活血液,优秀经验值得推广借鉴。但与此同时更应谨记:栏目升级改版工作是“永远的进行时”,没有终点也不能松懈,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应时创新才能保持媒体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