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移动端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彰显大国实力 弘扬工匠精神《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景展现机场建设过程
2020-11-0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干工程,于2019年9月正式投运。BTV冬奥纪实频道推出纪录片《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该片以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过程为叙述主线,利用多样的拍摄手段、巧妙的剪辑手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讲述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时期的生动故事,聚焦机场建设者的奉献与担当、智慧和汗水,展现中国智慧和大国实力。

全景展现机场建设 影像风格恢弘大气

《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历时性的叙述视角,全景记录了4年来大兴国际机场从考察选址、规划分析到总体设计、主体建筑钢架结构搭建,再到整体投入运营的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展现了中国力量和大国实力。《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影像风格恢弘大气,大量运用航拍镜头和超广角镜头,增强画面的冲击力,营造大场面、大气势的氛围。如第一集《超级工程的挑战》开头使用了一组不同时间段机场上空的航拍镜头,不仅让观众看到了4年的巨大变化及机场全貌,还为其带来了常规拍摄无法比拟的感官体验,增强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

灵活运用视听语言 增强感染力

解说词是纪录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对画面以外的信息进行补充,深化主题内涵。《腾飞》中的解说词简洁凝练、优美流畅,它或是补充画面所缺少得信息,或是将画面呈现的信息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使纪录片的表达更加完整清晰,并带给观众无穷的韵味。如第二集《蓝图的跋涉》开头的解说词为“二十年选址,国策之缜密如何穿越时光?枢纽纵横,波澜壮阔,五年规划,首都双枢纽,京津冀机场群,如何高瞻远瞩?中国之美,精心雕琢......京畿大地,世界畅达,民航百年,世纪工程”,采用多个四字短语形成排比,简洁有力,恢宏大气,突出强调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承载的历史使命,有利于加强观众对建设大兴国际机场的认同。

此外,《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灵活运用音响元素,根据画面不同的内容和节奏配以不同的音响,调节气氛、增强情感。如开头概括介绍大兴国际机场的概况时,配以激昂的背景音乐和沉稳厚重的解说词;在人物采访时,一般配以轻快悠扬的背景音乐。总之,画面、解说、同期声和音乐都是纪录片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们相互配合,增强了《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弘扬工匠精神 展现大国实力

我国纪录片在涉及宏大主题时,大多采用宣教式的叙述方式,过度依赖解说词,且由于工程纪录片涉及到一些科学技术,表达时很容易平淡乏味。而纪录片《腾飞》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有磅礴的主题,展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力量,更在于它聚焦这项重点工程背后无数付出辛勤劳动和卓越贡献的建设者,致敬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纪录片中采用了大量采访,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在镜头前用朴素的表达讲述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背后的生动故事,一个个“小”人物串联起了大兴国际机场腾飞的大主题。如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副指挥长吴志晖、新机场规划设计部业务经理杜晓鸣等人讲述了在传统的运算推演无法不足以满足大兴国际机场跑道设计需求时,设计者们借助全新的科技手段,建造仿真模型、反复模拟计算, 最终确定了跑道的数量、方位和整个场区的规划。新机场建设指挥部飞行区工程部业务经理董家广讲述了建设者花费两年多时间研发出了一套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施工系统,可以精确定位压路机的工作状态、压实遍数、碾压厚度、碾压轨迹,从而弥补了传统土地强力夯实方法的不足。人物采访不仅联结了叙事内容、补充了故事细节,当事人的视角更直观展现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对大兴国际机场的深厚情感。

纪录片《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题材新颖,立意深刻,它用影像记录下超级机场诞生背后的过程,以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勾画出平凡人物与超级工程的关系,通过建设者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折射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以及大国实力。这是《腾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人文价值所在,这种价值也使纪录片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联系电话:
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
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