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六届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推优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表彰了2017年以来在国产纪录片繁荣发展中成绩突出的作品、人员和机构,以进一步从制作、播出、产业、人才等多个环节加大对国产纪录片的扶持引导力度,发挥优秀作品、制作机构、播出机构和创作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
其中,《辉煌中国》《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航拍中国》(第一季)等8部作品获选优秀国产纪录片系列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寻找手艺》《传家本事》(第二季)等5部作品获选优秀国产纪录片长片。《田埂上的芭蕾》《把梦想点燃·荧屏里的中国》《当他们渐渐老去》等8部作品获选优秀国产纪录片短片。《强军》《大国外交》《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二辑)等5部作品荣获选优秀理论文献片。《智慧中国:众创时代》《港珠澳大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记录北京的人》4部作品获选优秀国际传播类。周密、葛维国、杨光照等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导演。贾永、黄康源、程乐平等荣获优秀撰稿。赵阳、范永东、张靖煜等荣获优秀摄像。此外,还有5档优秀纪录片栏目、6家优秀制作机构、5家播出机构和3家优秀组织机构获得推荐鼓励。北京共获得9大类15个奖项!
本届表彰活动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时也是纪录片蓬勃发展的四十年。因此,表彰晚会中用四十年来的经典纪录片镜头特别剪辑制作了一部短片《我们的时代》,包括《大后方》《亚运在中国》《第三极》等作品,向改革开放四十年致敬,也向那些记录时代的人们致敬。表彰活动过程中还请来了《在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零零后》等多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讲述影片背后的故事。
宏大主题叙事与百姓故事讲述并举
改革开放后的纪录片发展,受《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影响,一直以主旋律作品为主,比如《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随着近年来纪录片创作数量明显增长,题材内容与摄制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呈现出宏大主题叙事与百姓故事讲述并举的面貌,还有很多与时俱进的作品可圈可点。
“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故事能够说明时代,但是当足够多的故事呈现出来,这个时代就产生了。”《我们这五年》导演刘鸿彦在现场发言中说道。入选优秀系列片类的《我们这五年》从几百部、两千多集优秀国产纪录片中挑选出故事和画面,用500分钟的时间串联起各行各业中国人对梦想的坚守,形象生动地突出“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的主题,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善良坚韧的精神品质以及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将改革进行到底》入选优秀长片类,其撰稿团队也因该片获优秀撰稿表彰。该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线展开,深入阐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的决策和部署,准确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影片助理总导演张勤指出,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带着真问题出发”,“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找到了真问题,就找到了理解时代的最好角度。”
《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二辑)入选优秀理论文献片类,影片不仅讲述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当年的遭遇,为那段历史作证,同时也勾连当下,以当下视角解读和理解幸存者的人生故事。在表彰现场,导演余雯动情说道,拍摄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和时间赛跑,留住历史、记录历史、见证历史,更重要的是记住幸存者当下的生活。“因为每位幸存者身上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命运,而是一个民族在遭遇灾难之后,坚强重生的一个缩影。”
除了接连不断的主旋律纪录片,很多讲述百姓故事、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大量涌现。表彰现场特意播放了《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片段,当年该栏目用准纪录片的形式,让镜头自下而上对准老百姓,用平民化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把生活本身原汁原味地还给观众。此次被表彰的多部纪录片,如《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零零后》《当他们渐渐老去》等,便是继承了这种精神的作品。
入选优秀系列片的《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用润物无声、小切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东北农村故事。20余人的创作团队在黑龙江省杜家镇驻扎了近200天,长时间与村民打交道,令《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沾着泥土的气息”。“其实是郝云荣一家给了我创作的土壤、丰富的素材,使得这部作品能够在新时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分集导演姚冬梅表示,只有双脚扎进土地,心贴近农民,才能创作出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
同样获得优秀系列片表彰的《零零后》用长达十年的镜头观察“00后”的成长,借此探讨中国当代社会、学校、家庭对“00后”有怎样的影响,影片将关于个性与制度、应试与素质、留守与留学的教育话题连接到每个家庭。这些涉及中国广大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纪录片,创作者一头扎入社会人群中,进行现场实地记录拍摄,弘扬了纪录片“俯拾即是,不取诸邻”的创作精神,极大地强化了纪录片与百姓生活的亲切感,有效地提升了纪录片的时代性及传播影响力。
中外合拍与海外传播成果丰硕
相较往年,2017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新增一项,即优秀国际传播类,这与纪录片的中外合拍增多及海外传播影响力扩大密不可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在海外受到关注,中外合拍纪录片也渐成潮流。2016年,由中国、美国、英国联合摄制,陆川导演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在世界多国上映。2017年春节期间,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展示了春节的风俗、美食和喜庆气氛,受到海外观众好评。
之后,又陆续诞生了《智慧中国:众创时代》《地球:神奇的一天》《中国制造》等多部展现中华优秀人文的合拍作品。其中,《智慧中国:众创时代》《港珠澳大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记录北京的人》四部作品入选2017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国际传播类作品。尽管这些关于中国题材纪录片的拍摄视角各有不同,表现内容及合作方式也差别很大,但是其在中国国内和海外传播的影响力都较高,同样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子午线影视公司联合制作的《智慧中国:众创时代》聚焦中国的创业群体,解密中国的新创意与新科技,探索中国的创新之源,生动体现了十九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表彰活动邀请到了《智慧中国:众创时代》英国子午线影视公司的代表Liz到场。据Liz介绍,针对全球的观众,目前英国子午线影视公司已与中国合作伙伴联合拍摄了12部系列纪录片,主题多样,既涵盖讲述北京奥运会准备工作的作品,也会探寻中国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变化,还拍摄过中国的工程奇迹。“对我来说,制作纪录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我乐此不疲,希望能连续不断的把我眼中美丽的中国故事介绍给全球观众。”
据悉,本次表彰活动后续将在北京电视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