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的第三场论坛“5G时代纪实影像的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华世纪坛举办。
本次论坛,由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经理朱乐贤担任主持人,另外邀请到了CIBN互联网电视总编辑王坚平、咪咕视讯总编辑刘谦、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以及阿里巴巴大文娱优酷纪录片中心高级制片人张清作为论坛嘉宾。
2019年是5G技术的“C位出道”之年。今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不少代表委员也对5G技术的应用表现了极大的关注。5G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通讯技术的升级,其更快的传输速度、超低的时延、更低功耗及海量连接的技术特点,将会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大爆炸”式的变革。
围绕“5G时代纪实影像的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现场嘉宾在全新的创作环境和更高的创作要求前提下,就如何做到最强价值引领、最佳融合态势、最优产业发展、最炫技术呈现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5G时代带来内容平台的新机遇
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该领域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广电5G网络和智慧广电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应用,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不断满足政用、民用、商用多样性多层次的视听需求和信息需求”,纪实影像迎来了新的机遇。
刘谦表示,从内容方面来讲,5G将带来三个新变化:一是低延时,过去电视台的工作从拍摄到最终呈现给观众,要经历很长的创作周期。当5G低延时到来以后 ,内容的生产传播更贴近于直播。二是高带宽,凡提5G必提4k,高带宽将带来整个高清内容产品行业的发展,可以让纪录片人在此技术上追求感官能够体验的最真实效果,更能够产生沉浸式叠加体验。三是多终端连接,在未来的纪录片生产中,也许可以实现在很远的地方操控摄像机,以及多台摄像机切换同AR之间的剪辑,带来高速的生产方式。
目前,各大视频平台都在纪实内容上针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进行了新布局。5G时代解决了带宽的限制,这使得内容生产这可以将内容更清晰地划分为长视频、短视频、大屏端、小屏端等,分开考量与设计。除了内容上更精进于故事和信息量,内容展现更为清晰,同时还可对新的视频形态进行创新,在不同用户端增强互动,让用户拥有更多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
5G对纪录创作者提出新挑战
网络视频时代对纪录片人了解用户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5G将对纪实影像行业带来的变化以及影响,王坚平认为,C端用户、B端用户、G端用户都有着不同需求,这为纪录片的创作形态带来了很丰富的变化。同时,对于纪录片的创作也是新的挑战。
对此,朱乐贤以腾讯出品的《风味人间》举例对刘谦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说,自从进入4G时代以来,本身就对纪录片创作的互动性提出了新挑战。《风味人间》以周播的形式播出,因此,这部作品的每一集都会在一周的周期中接受用户的拷问。带来的结果就是纪录片创作者要在每周听取用户意见后,对内容本身的剪辑进行修改。而进入5G时代,这种内容的互动性将更加多样。
张清认为,互联网时代对纪实内容提供了一种新赋能。让纪实创作者可以调动更多的数据去实现4G时代无法实现的内容精度以及用户画像的精准分析。5G时代,我们不仅可以抓取用户的年龄、所在地点、学历等,还能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性格特点甚至观影时的情绪波动。她还指出,尽管新技术为纪实创作者带来更多的便利,但就内容创者而言,始终应该坚守本心,要更注重将真实、有文化性质以及有记录意义的东西传播出去。
刘谦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在于是否呈现时间成本,是否认真投入时间去创作作品。在越来越多的人考虑所谓“商业价值”的时代,纪录片仍应该摒弃浮躁的心理,在迎合年轻人的同时,也要能真正体现内容本身的内核和价值,而不是一味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