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多机构 开创纪实影像人才培养新路径
2018-08-07
分享: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18年6月12日下发的《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表示:“充分发挥纪录片‘国家相册’功能,真实记录奋进的新时代,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昂扬之气。”《通知》中强调:“重点培养纪录片策划创作人才、摄制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特别要着力培养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处于中国社会的文化风口地带,纪录片则是风口中的活跃因子,在“记录新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北京应在探索如何发挥纪录片功能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引导首都地区的纪录片传播风向,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纪录片社会传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被称为“中国广播电视及媒体人才摇篮”,在纪录片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中国传媒大学拟联合中国纪录片网、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纪录中国等行业机构,在成立三年来的CUC影像行动力训练营的基础上,建设“北京青年纪录片人才培训工程”和“优秀纪录片走进大学校园工程”。

北京青年纪录片人才培训工程

“北京青年纪录片人才培训工程”,拟分为两个梯次:

(一)大学生纪录片人才培训工程

大学生纪录片人才培训工程面向北京地区的在校大学生。由中国传媒大学牵头发起,由北京地区的高校选拔、推荐一批热衷于纪录片创作、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及一定实践经验的在校学生至传媒大学,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支持下,为大学生纪录片导演提供一批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的创作项目,并邀请纪录片业界一线从业人员指导学生创作,在实际创作中有针对性地培育策划、摄像、剪辑、制片人等各类“专才”。

(二)青年纪录片人才培训工程

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成立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在北京(CUC影像行动力训练营的基础上)设立北京青年纪录片导演训练营,在暑、寒假期(或其他合适的时间)开设理论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工作坊。

同时,传媒大学将邀请国内外顶级导演、制片人、摄像师、剪辑师及学者,对青年导演的影像创作进行系统、全面、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青年导演的影像观念同国际前沿相接轨,开拓其创作视野,提升其专业水准。在此基础之上,传媒大学还将邀请纪录片发行公司从业者对青年导演进行市场运营知识层面的培养,使青年导演成为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优秀纪录片走进大学校园工程

中国传媒大学将牵头发起“优秀纪录片进校园”工程,同国内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纪录片制作、发行公司和独立纪录片导演合作,推广国内外优秀纪录片走进校园,并邀请纪录片主创团队在影片观摩后与学生开展交流、分享活动。“优秀纪录片进校园”工程一方面促进当代大学生关注纪录片,另一方面选拔对纪录片有热情、有能力的大学生纪录片人才。

“优秀纪录片进校园”工程每季度推广3-5部纪录片作品进校园,主要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的推优作品为主,总局公示的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扶持项目中的作品以及北京广电局评选出的优秀纪录片作品等也将在列。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