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桑洼》主角靳之林出席北京纪实影像周院线展映
2018-08-06
分享:
 

纪实: 夏天

天上的桑树王母娘娘栽,

地下的黄河老龙王爷开,

谁的树谁来栽,

谁的河谁来开。

——陕北名歌

2018年8月3日19:30,电影《桑洼》在北京金宝汇百丽宫影城放映。主角之一靳之林老先生及其亲人一行八人观看了电影。观影结束后,靳老先生对在场的观众表达了谢意,并感谢制片方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对民俗文化的贡献。

纪录片《桑洼》所纪录的事象,存在于陕西省北部延川县桑洼村。延川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腹地,是远古先民生息繁衍的中心区域之一。

尽管受到城市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桑洼人搬到城市居住了,但是留在村里的人家依然坚守古老的生活习俗。住在塬上的毛水源一家和住在旧村落里的毛树胜一家,尽管光景过得有好有坏,但基本上都保持了传统的生活模式,生活中充满了原生态文化的诗意色彩:他们祭祀神灵、剪窗花儿、闹秧歌、转九曲、制作花样繁多的美食……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迎接一个季节的到来。然而,从这些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北京来的老画家靳之林发现了蕴含其中的中国本原文化内涵……

《桑洼》一片全面纪录了桑洼村农民的传统年俗活动,以及隐藏于其中桑洼人特有的“诗性智能”。导演旨在从桑洼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和返璞归真的生活中,令观众体味人与自然的诗意达成和生命此在的诗性所在。

靳老先生说:“这部纪录片拍的很成功,非常严谨,对类似纪录片的稀缺感到可惜。但这也是这一部纪录片可贵的地方。地方文化极其需要专业的人来传承,需要热爱的人去保护。希望以后有更多此类纪录片问世。”

在与靳老先生聊天过程中,有一对母女一直驻足旁听。后来了解到她们是陕西人,经人介绍得知的此部纪录片,希望向靳老先生对她们家乡文化的贡献表达谢意。

现场观众分享

王译婕

“感谢导演对陕北偏远地区桑洼的关注和刻画。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安女娃,从小时候家里的过年的热闹渐渐演变为长大后的落寞,直到现在的不许放炮,完全丧失年味。看着片中老两口做年夜饭的拌嘴,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平时也是如此。以及婆姨们的开心的围坐在一起唱民歌,仿佛自己在过年一般。很容易融入其中。不得不说片中的配乐恰到好处,烘托气氛。片中最爱的就是老教授雪地里认真作画时的场景,老艺术家的匠心深深打动了我,几度落泪。希望此片可以在更多的地方放映,让大家对民俗进行再次关注。”

主演:靳之林

靳之林,1928生于河北唐山,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学创始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法国功勋与敬业最高颁奖委员会颁发的“为人类特殊贡献奖”金质十字勋章、国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荣誉证书等,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作品有《南泥湾》《公社女书记》《新抗大》《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罗盛教》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油画博物馆等收藏。

导演:曹建标

1965年生。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艺术学硕士。代表作品有纪录片《陕北道情》、电视艺术片《阿诗玛》、电视音乐片《香格里拉》等。曾执导2003年中央电视台西部春节晚会。北京电视台60集纪实剧《真情曲》、20集系列剧《北京好人》编导、15集大型纪录片《长征》编导和摄像。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中央电视台《魅力12》等名牌栏目的主要创办人。曾4次获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