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纪录片进入了“黄金时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2017北京纪实影像周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7-12-13
分享:
 

大家好!刚才到展览展示区转了转,我对设备展区很感兴趣,询问了很多设备的价格,很是惊讶。现在一套便携式的4K拍摄设备只要1.5万元,一套航拍设备包括四个镜头,也就7-8万元,这些加一起10万块钱全拿下。我曾经也是纪录片人,二十多年前,个人根本没有购买拍摄设备的经济能力,一台20多万的摄像机,一般单位也买不起。现在,物质生活已经很发达了,个人就能购买得起拍摄设备,可以说,我们今天拍摄纪录片已经没有设备等物质方面障碍了。在环境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纪录片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今天市委宣传部、市局、朝阳区的领导都到场了,都来支持纪录片的发展,可见政策、政府层面没有任何障碍,全部都是动力。在市场方面,一些一线卫视已经在晚间黄金时段开辟了纪录片播出带,带来很旺的优质片源需求,形成纪录片产业发展强劲拉动力,可以说市场障碍也在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创作出好的纪录片。我曾经说过纪录片的春天到了,后来又说纪录片的夏天到了,热起来了、火起来了,今天,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纪录片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为什么说纪录片进入了黄金时代?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改革发展将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沸腾的,充满着各种“矛盾”和“故事”,给我们纪录片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你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么多、这么好的题材。所以说,新时代是我们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最好的时期。前不久,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央视创作推出了7部重点专题片,如《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说明国内外观众都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总局还专门扶持了5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以小人物、小切口反映五年来百姓生活发展变化,其中包括大家上午看到的首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的开幕影片《落地生根》。这个片子还没有正式公映,大家是先睹为快。它聚焦记录了云南怒江一个村庄寻求脱贫之路的故事,是脱贫攻坚主题下解剖了一只麻雀,小故事却反映了深刻的大主题。它不仅反映了当地党委政府带领群众“怎么搞扶贫、怎么脱贫攻坚”这些事,还反映了我们共产党人在脱贫攻坚中应该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正确处理党、政府和人民的关系等深刻主题,相信大家看了以后都有体会。还有一部热播的纪录片《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就是黑龙江五常大米产地的一个村庄里一些农民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生活很鲜活,纪录片拍出了电视剧的喜剧效果。已经制作完成的前3集在央视纪录频道以及20多家省级卫视播出后,收视率非常高,以至于在网络上出现很多盗版,就是因为这个片子好看。这个片子还要继续拍,摄制组将在这个村庄里跟踪拍摄一年,拍到明年春节。还有,央视汇编了一个节目叫《我们这五年》,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拍摄的纪录片里挑选了50个中国人的故事,编成10集,播出以后也创下了收视纪录,大家看了以后很有感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五年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美国记者写了一本厚厚的书叫《美国梦》,是讲100个美国人的故事。我们今天把这50个中国人的故事编成一部纪录片,反映的就是“中国梦”。所以说,现实题材、现实生活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宝库,未来的5年以及更长的时间里,都是我们纪录片创作的最好的时期。为此,总局将规划一个大工程,叫做“记录新时代”。
        最近有一句话不停地在我的脑子里闪现,叫做“纪录片有可能会拯救电视”。为什么这样说?我始终认为纪录片是视频艺术的最高境界,它的“未知+真实”对观众的心理震撼是最强的。好的纪录片为什么讨观众喜欢,就是因为它把你带到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且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未知而真实,最能够触动心灵。虚构的故事情节可以暂时地打动人,就像我们看电影、电视剧,有时候也为人物的命运担忧着急,但是快崩溃的那一刻只要想一想“这是假的”,马上就像从噩梦中醒来一样,就不着急了。纪录片给你讲的是真人真事,给你带来的美梦或者噩梦都很难醒来,这样的震撼可以是一辈子的。现在电视受到互联网的很大冲击,有人说电视将会“死”。会不会“死”?我们来分析一下。电视和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我觉得有两点不同:一是电视的优势,它是大屏,而互联网是小屏。随着4K、8K技术的发展,将来电视屏必须在80英寸以上才能看出8K的效果,整面墙都是薄薄的、巨大的屏,再配上立体声的音响,那种视听效果是手机等互联网小屏媒介无法实现的。二是电视的劣势,就是互动性差。而相比之下,视频网站是“能点播的电视台”。但电视不可互动的劣势不是永久不变的,现在歌华系统互动性就很方便,我经常去找那些好的电视节目回看。电视现在似乎处在下滑的低潮,但是没有理由唱衰。就像电影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小厅放映给了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电影又渐渐地回归了。那么,“大屏+互动+纪录片”给观众一种新的视听体验,是不是电视重新崛起的动力呢?随着好的纪录片作品越来越多,卫视以及纪录频道播出越来越旺,我们将培养更多的纪录片观众,这个市场也会越来越大,电视目前的局面有可能被纪录片的发展而改善。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还得靠在座的各位纪录片人。首都北京人才济济,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这些年出了很多好的作品,大家共同在纪录片这个事业上去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精品力作,纪录片事业产业就一定能更加繁荣。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