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底开始,百度与民政部、宝贝回家等专业机构展开寻人合作,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更多人回家。对于千千万万个寻亲者而言,他们通过民政部全国救助寻亲网、百度AI寻人小程序等上传家人走失前的照片,即可一键与全国各地救助站救助的数万名走失人员实现实时比对,快速锁定相似度较高的照片。
此外,在救助系统内部,人脸识别功能还为工作人员提供新入站人员与数百万历史救助数据的比对,帮助走失者更快回家。
截至2020年7月6日,百度AI寻人平台共计收到了414653次人脸识别比对需求,帮助了11538个家庭重新团聚。
百度联合宝贝回家推广科技寻人
9月8日上午,“心与心相联 中秋共团圆”2019宝贝回家大型寻亲公益活动在贵州铜仁举行。百度作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合作伙伴,携“百度AI寻人”公益产品参加了活动。
“宝贝回家”创始人张宝艳与百度公益工作人员接受寻亲者咨询
在活动现场,数百名丢失了孩子的家长前来寻子,除了贵州本地,还有来自四川、广东、福建等省份。百度设置了一个线下咨询台,制作和发放“百度AI寻人”手册,为有需要的寻亲者介绍“百度AI寻人”技术并答疑解惑。
百度还依据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让“百度AI寻人”智能小程序主动触达有寻人需求的人群。本次寻亲大会前夕,日活突破2亿的百度App向贵州地区推送了活动信息预告内容,方便寻亲家属提前了解、前往参加。
“11年了,终于将妈妈和儿子接回家中”
2008年,举办女儿满月酒的那天,米明的妈妈和儿子都丢了。在漫漫寻人之路上,有一次,米明曾经连续三天三夜水米未进,晕倒在了路边,幸亏得到好心人帮助才回到家。
后来,米明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和警方的引导帮助下,将自己的 DNA 录入了全国打拐 DNA 数据库中,很快找到了儿子米小宝。
可是,母亲依然没找到。为了搜索母亲的行踪,警方和志愿者们动用了另一种手段——百度AI 人脸识别技术。米明将母亲在走失的那年——2008年的照片提供给警方后,AI 比对的结果显示:天津武清区福利院的一名妇女与照片的相似度高达94%,米明的妈妈成功找到了。
“ 时隔26年再次相见,付贵找到了 ”
2016年11月,付光发在侄女帮助下,将自己走失孩子的照片上传到了宝贝回家的网站上。
照片上的孩子不过几岁,还是幼儿模样。付光发明白,儿子现在的样子肯定已经与照片中天差地别,已经耗尽了心力的他这一次也并不抱太多希望……因为,付贵已经走失整整26年。
2017年的3月,宝贝回家工作人员给付贵的家人打去了电话—— 付贵找到了!这是“百度 AI 寻人”的第一个成功案例,这也是百度“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的成功验证。
“ 苦苦煎熬,走失四年终团聚 ”
赵刚因母亲怀孕时用药不慎,导致智力受到了伤害,他此前曾多次与家人走失,都被找了回来,但18岁的那次走失,他却一去未返。
为了找他,家人花300块钱在报纸刊登寻人广告、站在高处呼喊着他的名字,每天揪着心,担心他在外的生存问题。在苦苦煎熬了一千多天后,家人得知了“百度 AI 寻人”,并通过人脸识别找到了赵刚。
“ 杨归来,回到母亲身边 ”
在归来走失之后,杨母使用了多种方法找寻,却一直没有结果。直到有一天,她通过赵刚的母亲,知道了“百度 AI 寻人”,她试着将杨归来的照片上传,通过技术对比之后,没想到竟然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 七旬父母,众里寻儿 ”
张军宏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在父母带他到北京求医时,因疾病折磨一个人出走,就此下落不明。张军宏的父母是一对七十多岁的农民老人,他们不懂得太多的方法,只能不断地在大街上派发寻人启事。
在张军宏走失的八个月里,陷入经济困难的他们只能露宿街头,经常在银行的自助取款处过夜。后来在热心人的帮助之下,老两口知道了“百度 AI 寻人”,并把儿子的照片上传,经过匹配后,仅用了四天,就与张军宏团聚。
被拐二十六载,凌悄悄回家
凌悄悄,1988年02月28日出生,1991年1月24日上午在家门前失踪。为了找到孩子,2011年8月,凌悄悄父母在当地公安机关双亲采血,多年寻找却杳无音讯。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宝贝回家得到了百度的支持,利用百度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对网站的宝贝寻家及家寻宝贝登记照片逐一进行比对,这其中,也包括了凌悄悄的幼年照。很快,该系统在网站识别到一个寻家孩子原亚岭,与凌悄悄幼年照高度相似,经警方DNA采血比对,原亚岭就是失踪了26年的凌悄悄。
2017年9月,在央视等着我栏目组现场,被拐26年的凌悄悄终于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全家终于团圆。
不离不弃,失女八载,终得相见—王婷回家
王婷出生于1994年,父母是安徽省巢湖市人,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性智力障碍。面对这样的结果,爸爸妈妈悲痛欲绝,但出身于贫苦家庭的他们并没有放弃这个孩子。
2009年,王婷的父母来到北京打工,租住在海淀区双槐树村,王婷也随父母住在一起。据母亲回忆,2009年8月6日上午9点,15岁的王婷在租住房门口丢失。父母一找,就是八年2017年6月12日,借助百度人脸识别技术,志愿者发现了在天津武清一个被救助站代养在养老院的孩子与王婷高度相似。
2017年6月24日,在分离八年后,父母来到救助站接回了王婷,虽然面容稍有改变,然而时间没有改变父母对王婷的爱。
26年漂泊,小玉终于回家
1993年,3岁的小玉在天津火车站与亲生父母走散,最终被拐至黑龙江一户普通家庭。十六七岁时,进入叛逆期的小玉与养父母冲突加剧,毅然决定到外地求学,孤身闯荡求生。在一次与养母的电话争吵中,小玉得知了自己被拐卖的身世,她坚定了一个信念:找到亲生父母。
在宝贝回家的志愿者的帮助下,通过百度跨年龄人脸比对系统,小玉5岁的照片与之前一个寻亲帖子中的婴孩照片相似度达到77.82%。
等了20年,找到1500公里外的家
在过去的20年里,刘洪江的名字一直叫“吴俊发”,养父母对他的来历并不讳言。
成年以后,他将自己的信息上传到了“宝贝回家”寻亲网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从2016年百度启动AI 寻人计划开始,百度一直希望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寻亲家庭找回丢失的亲人。公益组织“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乔峰,用“吴俊发”的照片在“宝贝回家”的数据库中做比对,通过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很快比对出了贵阳的寻找“刘洪江”的寻亲信息。
吴俊发的照片和刘洪江父亲的照片以及刘洪江小时候的照片相似度都非常高。经过进一步沟通和 DNA 验证,乔峰很快确认了“吴俊发”就是20年前在贵阳被拐的刘洪江。
2019年12月20日,刘洪江终于踏上了这趟迟到20年的回家之旅。从他现在所在的福建到贵阳,有1500多公里。他等待了20年,才找到1500公里外的家。
在贵阳,老家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到刘家。父亲为了迎接他,在老家的山坡上摆放了上百米长的鞭炮,安排了流水席宴请宾客;母亲在等待的过程中望眼欲穿;刘洪江的姐姐迫不及待地来到火车站接他。
刘洪江在老家的村口下车以后,母亲冲上去紧紧地拥抱了他。父亲为他准备的鞭炮整整燃放了10分钟,在漫天的花纸中,他被簇拥着进入了老家的正堂,给亲生父母跪下行了礼。他在一夜之间收获了整个家族的关怀。
在前往贵阳的火车上,刘洪江对自己的这趟寻亲之旅还有些茫然,不知道等待着他的会是什么。但是在自己的家住上一夜之后,他说,感觉自己的人生真正的完整了。
2020年第二届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以下简称“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大会旨在发挥公益广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本次大会由开幕式、高峰论坛、创意征集大赛、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展示展映、系列主题研讨会、公益盛典和系列专项促进交流活动等版块组成。值此之际,我们将陆续为您推送大会相关盛况,以“益起筑梦”“益言益行”“益影传帧”“益路行者”四部分,全方位为您呈现大会精彩时刻。京城秋意浓,公益暖人心,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会期待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