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让给予人力量的公益广告多一些
2020-10-28
分享:
 

谈起印象深刻的公益广告,不少人都能说出几个。从希望工程那双打动亿万国人的大眼睛、蹒跚学步中为妈妈打来洗脚水的小男孩,再到疫情期间以钟南山院士等医务工作者为主题的抗疫公益广告,无不触碰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这些或是平面、或是视频、或是创造性的交互式新媒体公益广告,都悄无声息地浸润着人心、引导着文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疫情期间,《2020使用说明书》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疯传”。它以巧妙的手法和艺术化的真实影像震撼了不少人的心灵,诠释了“只要心手相连,我们就能共渡难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前一阵儿,还有一个宣传器官移植的公益广告在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这个几十秒的短片以哭泣的婴儿为主角,她无论面对叔叔、奶奶,还是阿姨、姐姐都无法平静,直到一位大叔将他抱起才停止了哭闹,因为“婴儿妈妈的心脏,数月前移植给了他”,引得不少人瞬间泪目。

广告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而公益广告能够巧妙地通过创意切入、讲好故事来达到劝人向善的目的。近年来,不少以弘扬环保、鼓励阅读、宣传节约、制止浪费等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出现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变成了“网民”,公益广告的“阵地”也就搬到了传统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上。不过,随着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好的公益广告愈发需要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解读,只有真正的好故事、好创意、好内涵才能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赚得网民的注意力,赢得社会的影响力。

广告就像空气、水一样,无处不在,好的公益广告能够抵制不良行为、引导公众形成良好习惯。从更深层次来说,好的公益广告对人的思想教化和提升,对人的价值和世界观塑造,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等网络原住民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在网络上传播弘扬正能量的公益广告,用一个个创意和故事打动他们的心,能够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激励其斗志,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影响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今年11月,北京将会迎来第二届国际公益广告大会。目前,针对全国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大会已经开始了创意征集活动,主题可以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疫情、环境保护、冬奥等主题,鼓励5G+4K/8K等高新技术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创意征集活动截止到10月10日。可以说,个体的创意总是有限的,更多更好的创意和故事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着有更多击中人心的公益广告出现,为我们的新时代做出一个个温暖而又坚定的注脚。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