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文艺精品|《最美中轴线》第二季:倾听中轴文脉 重塑文化音综
2023-02-06
分享:
 

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最美中轴线》第二季为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作品以中轴线的精气神为创作背景,重塑文化音乐综艺的表达方式,立足最新的申遗精神,促进传统文化和原创音乐实现有机融合,引导观众倾听中轴文脉,让北京中轴线文化生生不息。

微信图片_20230206101138.png

“华夏京都中轴线,正阳门外箭楼前。”距今已有750余年历史、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串起了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也与北京市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为进一步助力中轴线申遗,北京卫视推出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最美中轴线》第二季。第二季节目延续了第一季“文化+音乐”的节目模式和创作优势,邀请“拾音团”嘉宾走进中轴线串联的各个角落,深挖中轴线上的文化故事。节目在文化、音乐和模式方面进行了全新升级,让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沁润心田,共谱“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的中轴之音。

一音一世界,一步一中轴。节目在“拾音团”嘉宾的探索下,触摸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重温源远流长的厚重文化。在太和殿,探寻文武之间的精神血脉,感受“文武佑长盛”的深刻内涵;在孔庙,见证万世师表的文化自信,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正乙祠,了解“徽班进京”形成京剧的历程,丰富非遗知识;在钟鼓楼,聆听暮鼓晨钟的悠远回声,感悟古代君王“无以示晨昏之节”的治理智慧......节目不局限于讲述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更意在帮助观众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传承“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理念,从而延伸成为一种现实的思想观照。《最美中轴线》第二季展现中华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凝聚起广泛而深厚的民族认同感,用创新的文艺表达方式让文化遗产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如何让音乐与历史文化进行巧妙地融合?这是第二季节目探索的核心课题之一。主创团队在节目的环节设置中别出心裁,让“拾音团”嘉宾在中轴线景点及其周边开展为期两天的音乐采风,收集创作元素,为中轴线的“精气神儿”创作两首原创歌曲,并在每期节目的最后进行音乐展演,助力原创国潮音乐的诞生和发展。节目找到音乐艺术表达与历史呈现的平衡点,透过跨时空的互动创作出寄托着受众真实情感的歌曲。如说唱《当钟声响起》立足于钟鼓楼的更声,摇滚乐《天地太和》源于故宫的磅礴大气,融合电子音乐元素的《本色》古今交映鼓励平凡的个体。在旋律上,多首曲目融入东方丝竹雅韵,琴瑟和鸣,丝丝入耳。风格多样的原创歌曲充分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包容万象,体现着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底蕴,打造极具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的国潮音乐盛宴。

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节目在立意、综艺性和可观性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通过采取分队采风与竞演的形式,以两队的对抗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丰富性,同时更能激发创作者的音乐创作热情。节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观众感受北京中轴线乃至整个首都的文化气韵,重塑音综的文化力量。节目用体验式的互动小游戏普及中轴线文化知识,例如让嘉宾在耕种比赛中一决高下,体悟古代皇帝亲耕的故事;用身高估算故宫弘义阁的高度,展现紫禁城内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冬至日设置“数九”游戏,寻找二十四节气与中轴线的关联。妙趣横生且环环相扣的游戏任务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与代入感,让北京中轴线在时代的更迭中更加栩栩如生。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做好老城整体保护,完成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第二季主动承担起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职责使命,根据最新申遗精神,以音乐之声传递北京中轴线文化,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中轴线魅力,让文化遗产最核心的价值“活”起来。节目以中轴线为线索,传播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及中国生活方式。深耕年轻化语态,塑造青年一代对北京中轴线的文化认同,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唤起深层次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主流媒体的文化赋能提供优质范本。

《最美中轴线》第二季为北京广播电视台文化国潮综艺矩阵再添精品,是首都广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节目再创国潮热点,让音乐成为了解中轴线的窗口,彰显中轴线上的精神文化,诠释文化音综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让世界聆听到北京中轴线文脉的最强音。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