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季度,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台《徐徐道来话北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为创新创优节目。该作品紧抓建党百年创作重点,以首善标准和首都站位,在创新创优中引领价值取向,彰显首都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
为扎实做好建党百年主题宣传,北京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立足首都红色文化资源,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通过走访北京红色专题展览、红色地标遗址等,深挖历史内涵,生动讲述北京地区党史故事,并积极联动线上线下,优化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效果。在全社会营造共庆建党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热烈氛围,积极践行首善媒体职责使命。
一、借“红色地图”创新编排策略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地、新中国建设的政治中心,北京是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众多革命纪念地绘就了一幅红色地图。北京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积极挖掘首都红色文化,突显节目本土化特征,以创新意识打造系列精品,做大做强主题主线宣传。
特别节目中的“北京党史风云”之“北京红色地图”系列以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再到发展壮大及成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脉络,选取重要节点和事件,实地走访了李大钊故居、北大红楼、老北大二院数学楼、火烧赵家楼遗址等诸多体现中共伟大斗争精神的红色遗存。节目通过“主持人京味儿讲述+展馆讲解员+专家学者补充+影视原声再现场景”的方式解读革命历史,内容呈现丰富多样、节奏把握张弛有度,使听众在优质的收听体验中重温党的峥嵘岁月,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栏目组创新编排策略,将散落在北京各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围绕时间、事件等串联起来,强化了节目关联与内容逻辑;通过整体策划、统一形式,以贯穿全年的系列节目凸显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主线,形成浓厚宣传氛围,持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二、精选内容角度展现党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之一在于运用群众语言,《徐徐道来话北京》深挖党史中的宣传策略,从党的话语运用角度挑选生动深刻例子,注重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使用群众语言传播革命思想的大智慧。
例如,在第15期节目《百年前,留法勤工俭学为何在长辛店集合?》中,节目挖掘史料中的生动细节,选取“工人怎么当家作主”“工人伟大,为什么受穷?”的经典提问,以历史关照现实;通过简洁到位、生动平实的语言向听众讲述了李大钊巧用“工”“人”二字合成“天”字,邓中夏运用团结力量的生动比喻,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课堂插曲,阐述了党的思想理念。节目突出叙事内容的传播话语的生活化,借助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避免重大主题主线宣传节目曲高和寡、自说自话,彰显了节目的人民情怀。
三、故事化叙事助力价值引领
《徐徐道来话北京》在节目编创过程中引入并贯穿故事化叙事思维,不只关注革命先辈们经历的正面重大事件,还借助史料讲述其生活中的故事,以深度与温度坚持做好价值引领。例如,节目组实地探访“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故居,讲述了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前世今生”,凝练概括其一生革命风采写照;从李大钊的家庭生活入手,以生动的人物对白讲述“点种”“扫雪”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一个悉心教育子女、以身作则为革命事业培育接班人的父亲形象。节目以小见大,歌颂了李大钊奋发进取、廉洁克己的道德情操,彰显了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鲜活真实的故事细节使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有效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为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联动线下优化宣传效果
革命遗址是先驱们留下的足迹,是固化了的历史。《徐徐道来话北京》通过举办建党百年相关主题活动,有序组织听众走进北京红色文化地标,以沉浸式游览和党史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一段段红色革命历史又“活”了过来。
3月2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开启了“庆祝建党百年,行走红色地标”第一次线下活动,带领30多位听友走进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共赴一场沉浸式红色文化穿越之旅。节目制作人在参观过程中,巧妙借助身份转换,将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实地导游讲解中,让听友们在实时互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红色文化。如通过介绍建筑及环境的变化,节目制作人生动讲述了旧址门前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丰富的细节与眼前的遗址交相辉映,使听友们得以透过一景一物回望95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血泪斗争史,深切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徐徐道来话北京》有效打破了广播宣传教育形式的单一性,借助有形的实物、实景弘扬无形的文化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从抽象向场景化、生活化转变,推动党史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激活群众血脉深处的红色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