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声音捉迷藏》:童心·童言·童趣用声音打造少儿精品
2021-05-24
分享:
 

2020年度,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北京广播电视台《声音捉迷藏》为优秀少儿广播电视节目。作品以首善标准和首都站位,在创新创优中引领价值取向,彰显首都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

《声音捉迷藏》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儿童栏目《听听糖耳朵》的特别版块,是一档具有娱乐性质的知识竞猜型音频产品,分为广播“谜面版”和APP端 “谜底版”两个内容版块,以互动功能为主的微信公众平台发挥了连接广播和APP、聚合内容的作用。节目每周六、日播出,每期约11分钟,全年推出103期,聚焦音频的“声音”特点,为孩子们搭建一座声音魔法乐园,在与声音捉迷藏的游戏环节中,带领孩子们“寻找”和“捕捉”声音小精灵,最终完成对经过“声音化妆”的知识点的想象和认知。

【京声京视】《声音捉迷藏》:童心·童言·童趣 用声音打造少儿精品1.bmp

《声音捉迷藏》的产品制播形态在全国的亲子类音频生产领域尚属首创,其独创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童心——用儿童的眼光合理设置栏目,保持童真童韵

《声音捉迷藏》的目标受众是3-8岁的儿童,节目坚持“以儿童为本体”的创作理念,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注重童心、童真、童韵,从儿童的收听习惯和认知水平出发,合理设置栏目,积极打造精品佳作。

以知识竞猜形式寓教于乐。节目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快乐与知识,针对他们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在每个内容版块都会设计游戏和互动环节。在各期节目中,主持人请小朋友辨别“笙”“钢琴”“布谷鸟”等多种声音,以知识竞猜的形式引导他们在官微留言区作答,坚持“寓教于乐, 在玩中长智, 在乐中受益”的原则, 以游戏形式呈现趣味横生的内容,在传递快乐的同时传播知识与思想。

以儿童易懂的词汇传播知识。《声音捉迷藏》打造少儿广播节目特有的语言风格,节目主持人“魔法兔大礼帽”以逗趣的形象、诙谐的语言和轻松的风格形成了个性鲜明的IP,他“带着一顶大礼帽,睡觉的时候也不摘掉”,拉近了与小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小听众收听完谜面音频后,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当期图文中回复“1、2、3”这样的简单数字,就可以完成竞猜;谜底版中由“魔法水晶球”公布答案和拓展知识点,水晶球的变声处理,增加了神秘感,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于更好地传递知识。

二、童言——以儿童的思维讲述儿童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少儿广播节目的受众主要是儿童, 节目内容定位要突出一个“童”字, 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思维讲述儿童的故事。

将声音元素用到极致,凸显“广播”与“声音”特色。声音是音频产品的唯一表现形式,在《声音捉迷藏》的产品设计中,将表现形式直接转化成了内容。每一期“声音小精灵”的取材都既接地气又趣味十足,有乐器弹奏声、动物叫声和自然现象声,还有小朋友打喷嚏、汽车噪音和烟花绽放等生活场景感十足的声音。这些声音元素混杂于三段不同的音效组合中,让小听众参与到声音游戏中,用“小耳朵”去寻找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凸显了“声音”特色。再通过创意化的设计,将声音元素拟人化、形象化,增强画面感,弥补了声音表现样式单一性的先天不足,凸显“广播”与“声音”特色。

以少儿需求为核心出发点,发挥广播节目的“涵化”功能。《声音捉迷藏》在全年100余期的节目选题策划上,以3-8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成长教育需求为核心出发点,不断拓宽产品题材与内容,将优秀文化巧妙地注入节目的内容、形式、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节目既有和衣食住行相关的声音,还有民族乐器卡洪鼓、云锣、齐特尔琴、三弦、鼻箫等当今孩子们不易听到的传统艺术之;“十一”国庆节期间,节目播出的运载火箭发射声和“东方红”卫星传回地球的东方红乐曲声,在潜移默化中在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了爱国和民族自豪的种子。

【京声京视】《声音捉迷藏》:童心·童言·童趣 用声音打造少儿精品2.bmp

作为北京文艺广播品牌栏目《听听糖耳朵》的特别版块,《声音捉迷藏》将栏目的审美视角向少年儿童应有的天真和童趣聚集, 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与“中国神话传说”“听成语故事”等多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蕴含中华文明的专题节目合力打造“中国故事”品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强化北京文艺广播作为主流媒体的价值观输出功能和教育功能,有助于培养少儿形成正向的审美习惯、趣味爱好与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童趣——用融媒打造趣味互动,提升移动传播穿透力

媒介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声音捉迷藏》适应变化,始终致力于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创新,深度融合包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网页、微信公众号和听听FM在内的多种新媒体平台资源,为儿童提供趣味化、互动化的传播方式,获得广大少儿听众们的喜爱,取得高收听率、高好评度与高传播度。

不同平台互补套播,提升收听节目的趣味性。《声音捉迷藏》采用了传统广播端和新媒体端的差异化、互补套播的播出方式。节目内容分为“谜面版”和 “答案版”两个版块,分别在传统广播和移动新媒体两个互补性的平台上播出,形成差异化的套播,这种利用不同平台特色分发差异化内容的节目结构和播出方式,既提升了融媒传播的趣味性,又促进不同播出平台相互带动,形成对品牌推广的合力。2020年广播端收听率0.361%,市场份额8.76%,全年覆盖1114300人,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善用新媒体传播,增强融媒传播的互动性。《声音捉迷藏》在新媒体端不仅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同步更新节目内容,还建立了内容广泛的资源库。如在“听听糖耳朵”官微和听听FM客户端中设立“声音捉迷藏”专题,涵盖超过448期“捉迷藏”音频资源,加强听众粘性。主持人定期在“小耳朵读留言”中选读小朋友们在官微的留言,针对他们的问题、想法在节目中一一回应,形成闭环。这种互动形式使节目和听众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传递,增加了节目的温度,也增强了听众的参与感。

【京声京视】《声音捉迷藏》:童心·童言·童趣 用声音打造少儿精品3.bmp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