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主旋律微表达 深耕京韵文化:北京市第三季度创新创优作品亮点探析
2020-11-19
分享:
 

10月下旬,北京市广电局2020年第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作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共评选出11个北京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其中广播类2个,电视6个,区级3个。总体而言,北京市第三季度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作品亮点颇多,各大媒体以社会效益为价值导向,聚焦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重点、扶贫帮困等重大主题,唱响主旋律的同时注重宏大主题的微表达,立足北京特色深耕京韵文化,以见人见事见真情的方式讲好北京故事,打破机构壁垒,探索同频共振发展路径,借力媒介技术创新视听表达方式,为推进北京市“节目质量提升工程”、繁荣首都广电节目精品创作提供了良好经验。

一、唱响主旋律,宏大主题微表达

“在报道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呈现出诸多创新要素,实现重大主题、重要精神的生动表达和细化落地,助力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是北京市创新创优节目评选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北京市各大媒体在第三季度紧密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扶贫帮困等重大主题进行策划,推出了一批有意义、有意思的作品,实现了宏大主题的生动表达。

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于8月1日推出了《医者—追疫》纪录片。摄制组拍摄历时一年,真实记录了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医生蒋荣猛的“追疫”之路,以其作为传染病防治专家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串联起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瞬间。更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重点讲述蒋荣猛医生在新冠疫情暴发后逆行驰援武汉长达159天,以一己之力培训3600名医护人员、奔赴200个烈性传染病发生地,对生命濒危的患者进行救治的故事。该片以形象生动的纪实语言展现我国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建设的历程,以抗疫英雄的个人故事折射疫情防控的重大主题,以微表达的方式唱响主旋律,深度阐述了“何以为医”背后的精诚追求,彰显了在危险、苦难甚至死亡来临时,以医者为代表的国人所展露出的本我状态与无我选择。

图_图片9.png

北京城市广播、北京交通广播于8月31日至9月5日推出的《教育面对面》“新学年 新征程”系列节目,聚焦春季居家学习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新学年筹备工作。节目邀请社会知名学者、校长等人录制“新学年寄语音频海报”进行宣推。嘉宾权威回应社会各界关切,与听众互动千余条次,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节目邀请了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名校校长、教育专家,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新学期的学习方式、疫情防控具体细节等重要问题进行答疑,对新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和学习生活的重点、难点工作进行回应,有利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教育部门政策的落地推广。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于7月23日播出了纪录片《山里娃冰球队》,关注山区孩子的体育教育问题。节目讲述了延庆山区珍珠泉小学因地制宜,利用山区温度低、冬季冰期长的地理条件将天然河道打造成免费冰场,多方协助集资免费提供15套入门级装备,满足45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孩子享受冰上运动乐趣愿望的故事。本片故事温暖,选取的拍摄对象生动,是冬奥来临之前“3亿人上冰雪”的最真实案例之一,同时也呼应当下扶贫帮困的主旋律,以真实案例、生动故事讲述了北京山区扶贫帮困的实际进展,做到了重大主题的细致呈现。

图_图片10.png

二、深耕京韵文化,讲好北京故事

立足本地,针对北京地区特色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展现京韵文化魅力,是北京市第三季度创新创优获奖作品的一大亮点。《北京24小时》《我的桃花源》《石头会说话》《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五塔寺》分别从时间、空间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不同侧面深挖北京城市文化精神,满足北京地区受众的信息和文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讲好北京故事、传播好北京声音”的创作与传播目标,为首都广电节目创新提供了良好样本。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整点快报》于8月25日起推出了特别节目《北京24小时》,报道扎根于北京日常生活,集纳了多个层面的北京印象。该系列报道共分6集,分别以《夜幕下的启明星》《晨曦中筑起的家门防疫线》《北京冬奥梦——在朝阳中蓬勃》《创业在路上——忙碌的午后时光》《夕阳下的京韵大鼓》《夜色北京》串联起北京城市生活24小时的代表性片段,涵盖了北京城市基层治理、文化发展、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多个面向,着重体现作为首善之区的广大市民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状态,以北京城市精神为创作导向,展现首善之区与城市战略定位的精神内核,彰显了首都人民积极向上、饱满乐观的精神面貌。 

《我的桃花源》是北京卫视于8月18日开播的文旅探访体验节目,作为一档“强文化、强功能、强体验”的新型文旅推广节目,通过作为文化推介官的10位主持人在乡贤的带领下探访北京不为人知却精致美好的自然风光,来了解北京各区璀璨深远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非遗文化,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讲述古迹、美食背后的故事。节目绘制最强京城畅游攻略,引导受众消峰填谷出行,在“一宿一事一味”的打卡中带领观众逃离都市喧嚣,感受桃花源般的美好旅行。该栏目通过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以人际传播的亲切语态,深入挖掘北京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探索新时代的北京休闲方式,讲好北京本地故事的同时,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图_图片11.png

昌平区融媒体中心于8月推出的13集融媒体短视频作品《石头会说话》,通过每集1-3分钟“微纪录”的方式,讲述一个与石刻文物有关的精彩故事。重点介绍昌平本地石刻文物,挖掘背后的传统文化、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地标建筑、科普知识,突出体现昌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作品以文物传播文化,歌颂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呼吁人们保护石刻文物,用有意思、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展现昌平区历史文化魅力。

图_图片12.png

《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五塔寺》是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于7月28日推出的短视频作品。以海淀区古塔五塔寺为主题,深入挖掘燕蓟之地皇家寺院五塔寺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长河中追寻五塔寺名称来源,并对其作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全方位展现。此外,更依托当下现实对其面临的中西文化交汇碰撞问题进行了思考,展现了海淀区政府部门在中西文化交汇、古文化保护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尽显北京包容大气的城市文化魅力。

三、机构合作破壁创新,跨屏传播显融媒活力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频共振、打破媒介间壁垒,形成强大宣传合力,是新时代媒体优化发展路径的必然要求。第三季度的创新创优获奖作品,积极呼应融媒体时代潮流,通过机构间合作、跨屏传播等方式实现媒介资源互补,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创新典范价值的精良作品,为融媒发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服贸在身边》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分别于8月21日、9月4日在移动端和电视端播出的短视频专题系列报道。节目内容立足于服贸与普通人的相关性,从生活日常的熟悉场景切入,用最通俗的话语和身边最常见的例子入手,将服贸与普通人的关系阐释清楚。《服贸在身边》短视频系列节目从8月中旬开始发布,全网播放量超过3000万。#服贸在身边#话题在微博端阅读量超过2300万次,微博三次对话话题在热搜、热点、开屏页推荐,成为网络焦点话题。《服贸在身边》短视频还成功反哺电视大屏,达到了跨媒介融合传播的良好效果。

图_图片13.png

《最是人间好时节》中秋网络视听朗诵会是丰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北京陈铎艺术创作室、北京汽车博物馆主办的网络文化节目,于9月30日在学习强国平台首播。该节目以“情满丰台·月下共吟”为主题,特邀到田华、陈铎、敬一丹等知名艺术家及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丰台区第五小学学生等以朗诵、歌唱的形式,为现场500名观众及全国各地线上观众奉献了一场诗意中秋视听觉盛宴。一首首经典诗作在且歌且颂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生动阐发了中华文化独特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魅力,有利于传播中国美学风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该节目先后在学习强国APP、央广网、丰台官方APP——北京丰台、快手“丰台发布”、爱奇艺等多平台播出,联动宣发效果显著。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与创作室、博物馆之间的机构合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新媒体矩阵之间的跨屏传播尽显融媒创新活力。

图_图片14.png

四、以媒介技术为驱动,创新视听表达方式

媒介技术的发展是节目视听表达方式创新的动力,第三季度的创新创优节目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革新节目呈现方式,以新颖别致、制作精良的节目提高节目内容的可看性,为首都广电以媒介技术为驱动创新视听表达方式带来了新思路。

北京卫视9月1日播出的《老师请回答》开学特别节目,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为主题,通过202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抗疫,北斗收官,测量珠峰,从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三个方面,给大中小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激情澎湃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通过高科技手段让大家看到了盘旋在头顶正在为大家工作的北斗卫星,并实现了地面和天空的喊话。82岁的第一代北斗人谈展中教授,通过北斗卫星,激动地向那些没有来得及看到北斗成功的老同事们喊话:“我们终于成功了!”。依托媒介技术烘托主题,变呆板说教为现场互动,技术手段助力节目语态的创新转变。

图_图片15.png

北京卫视于8月22日播出的专题综艺《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节目“梦圆·奋进”》, 以电影感的构图手法、叙事性的镜头语言、对话性的视线关系进行拍摄,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大屏视觉画面、搭配现场舞台环境与灯光,为整场节目奠定饱含电影情怀的大气风格基调。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讲述十年来北影节的感动高光时刻和百年电影里的中国。以高清技术、高科技影像系统为支撑的媒介技术手段,成为首都广电节目创新视听表达方式、提升内容可看性的新路径。

图_图片16.png

总体而言,北京市第三季度创新创优获奖作品亮点颇多,紧密围绕疫情防控、扶贫帮困等时代主题,以见人见事见真情的方式唱响主旋律,做到宏大主题的微表达。立足本地,深挖北京城市文化精神内核,讲好北京故事,展现京韵文化魅力。更通过机构间合作的形式破壁创新,实现媒介资源共享、跨屏传播路径优化。同时以媒介技术为驱动,革新节目视听表达语言,提升首都广电节目可看性,为今后的节目创新创优提供了良好借鉴经验。

北京市2020年第二季度创新创优作品获奖名单

图片17.png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