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工作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04-08
分享: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表“2·26”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1+3+3”工作思路,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一条主线,实施“三聚”工程,锚定“三双”路径,推进“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打造北京大视听内容制作基地,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实施“三聚”工程,以新作为新成果更好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一)突出广电工作意识形态属性,抓好“聚力”工程

增强主流舆论传播力。持续深化广播电视“头条”和网络视听“首页首屏首条”建设,落实短视频“首页首屏首推”工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领袖形象宣传。策划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金句”等专题专栏,打造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理论节目、短视频,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围绕重大节点,推出系列主题宣传精品。

增强首都广电新媒体引领力。发挥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机制和北京广电新媒体重大宣传机制优势,建强“视听北京传播矩阵”,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型首都广电媒体。制定出台资金扶持、传播引流、推优评选等一揽子扶持措施,着力培育大端大号,打造具有首都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二)突出广电工作公共服务属性,抓好“聚心”工程

聚同心打造公共服务创新体系。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推进通州区、门头沟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创新开展新视听公共服务,开发打造多场景多业态视听新空间。围绕春节等全年重点节日,策划推出“北京大视听过大年——视听春天来了”等系列文化活动,创新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北京特色和文化蕴味的视听节日品牌。持续精简精办频道频率,扩大电视大屏免费供给,办好“重温经典”专区和频道,为观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内容。

强信心打造一流首都视听营商环境。落实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全面提升北京大视听服务水平。以“两区”建设为抓手深化改革,促进网络视听繁荣发展。加强法治建设,深化落实普法责任制,打造行业发展法治化环境。提升惠企服务水平,落实“服务包”制度,深化政务服务进园区,让更多惠企政策“一图读懂”“一键直达”“一网通办”。推动在京影视拍摄服务机制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在全市有序推广。

惠民心改善人民群众收视体验。全面推进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第二、三阶段整治工作,提升群众看电视体验。

(三)突出广电工作技术产业属性,抓好“聚势”工程

强化智慧广电科技增势。优化调整智慧广电扶持资金方向,鼓励开展未来电视试点,加快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拍摄等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以广电实验室建设为支撑,鼓励全市广电科技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申报,完善管理考评机制,促进实验室研发能级跃升。办好中关村论坛超高清视听科技创新发展论坛。

强化产业改革发展优势。推进园区品牌化建设,设立视听产业园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统筹推动国家和市级视听园区提质升级、做大做强。大力支持产业数字化,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推进京津冀视听产业走廊建设,打造新视听区域协同发展典范。持续办好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积极发展新业态新应用,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强化视听国际传播胜势。高标准服务主场外交,围绕中法建交60周年等重要节点,精心策划办好“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视听中国·北京视听之夜”等活动,深化视听交流合作。加强中外合拍,加大视听精品译配扶持力度, 搭建北京新视听联合展台,推动新视听内容和技术“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二、推进“双高”行动,在构建广电视听传播新格局中走在前做表率

(一)奋力攀登视听文艺精品创作高峰

推进“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完善北京大视听政策机制,打好服务组合拳,营造良好创作生态。落实“新时代新北京”创作计划,加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力度,聚焦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提前策划挖掘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全面落实《关于推动北京动漫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光影蝶变工程”,做活做优“动画+”,为动画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网络微短剧“首亮微光”扶持计划,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京产”微短剧精品化发展。

优化重点项目创作。锚定“五个一工程”“飞天奖”“星光奖”等重要奖项,统筹重大题材和多样化题材创作,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创作。抓好电视剧《伟大的长征》《大海道》《风禾尽起张居正》《曙光》、广播电视节目《故宫有礼了》《博物馆之城(第三季)》《光辉的75年》、广播剧《马兰的歌声》、电视纪录片《何香凝》、网络剧《我的阿勒泰》《南洋英雄》、网络电影《奇奇》《谁是野象》、网络微短剧《天涯小娘惹》《超越吧!阿娟》、网络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等重点项目。

强化基金和平台活动效能。发挥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各级各类资金优化整合,形成扶持合力。高水平承办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办好行业标杆活动。开展首届北京广播影视春燕奖评选,打造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行业奖项。开展“北京大视听”年度推优,评选发布年度优秀剧目,打造精品创作风向标。

(二)着力打造媒体创新融合示范高地

办好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持续扩大辐射影响力,打造引领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的交流平台。实施广电新媒体融合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新媒体平台(账号)运营成长等五大计划,孵化培育10家优秀融媒工作室,推出2—3个媒体融合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拓展“融媒+”综合政务服务效能。建设“京津冀广电新媒体协作体”,完善常态化协作机制,打造集“云、网、端”一体的跨区域新型智慧融合媒体综合运营中台。

三、开展“双一流”计划,坚持促发展与保安全两手抓两手硬

(一)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

加快高清电视端到端全链条普及,全力推进超高清视听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制定关于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推动超高清视听聚集发展、创新融合、产业生态打造等领域扶持政策先行先试。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强超高清视听、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

(二)全力打造一流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保障工作体系

加快构建大安全体系。树牢“大安全”理念,统筹推进内容、传输、播出、网络、数据、设施等各类安全,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高标准做好重要时段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建好用好新的北京市安全播出指挥中心,加快网络视听新媒体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加快打造智慧监管体系。

加快推进全国城乡一体化应急广播试点建设。推进应急广播市级平台建设,在石景山、房山、门头沟等7个区开展应急广播建设试点,加快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综合覆盖、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应急广播体系。积极对接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联动人员密集场所现有播出终端,拓展应急广播信息播发范围,加快推动应急广播信息在城乡广泛覆盖。

四、坚持“双轮”驱动,为北京大视听新跨越新突破固本强基

(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加强党对广电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纳入各级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持续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监督执纪,抓实政治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大兴调查研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和工作实效。

(二)突出队伍保障,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优秀年轻干部跟踪培养。常态化开展干部培训和业务练兵,办好“视听大讲堂”,提升干部能力素养。落实《北京大视听人才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实施北京大视听“京琅琊”人才战略,高标准启动首届人才评选。发布“北京大视听人才白皮书”,高水平推进文艺创作、科技创新等五类专才培养计划。启动首次“无纸化”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优化推进播音主持、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抓好行业人才准入培养。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