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文艺精品|《我是规划师》第三季之《青山》
2023-02-15
分享: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荐2022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的通知》,北京广播电视台《我是规划师》第三季之《青山》入选推荐片单。该片围绕门头沟地区关闭煤矿、京西“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活动等内容,着重讲述了在时代发展变迁中,门头沟区一条山谷里人们命运的转变,以及山谷外的规划师们,来到这一地区,发掘文旅资源,为这里描绘未来绿色发展蓝图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215202429.png

五大关键词

绘就青山绿水间的发展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是规划师》第三季之《青山》从“往昔”“寻觅”“曙光”“方案”“起点”五个关键词入手,带领观众走进京西矿区,展示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体会产业转型的脉络,感受规划的力量,见证门头沟区从青山绿水到金山银山的转变。其中,“往昔”透过90后摄影爱好者王闻博的作品《默碑》系列,以及原王平村煤矿工人王家明、北京市国资委原党委书记张凤朝、原木城涧煤矿矿长周彦军的讲述,诠释了门头沟的千年矿区一度是保障民生的“黑金”,承载着北京老百姓“灶下有煤,灶上有饭”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地位。“寻觅”“曙光”“方案”“起点”则讲述了2014年门头沟区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之后,进行生态转型、绿色发展的故事。矿山变青山,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换。“一线四矿”区域通过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让矿谷绽放出了更美的春天,这是门头沟区进行矿山转型的第一步;“一线四矿”以产业复育、乡村复苏、生态复原、文化复归为目标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规划蓝图,在这片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展开,走好了“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第二步。京西煤矿“退场”,绿色产业“接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京西大地落地开花、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215202510.png

小人物破题

勾勒新时代下的奋斗众生相

人民,是隐于历史进程中的真正主角。正是无数人民的奋斗与耕耘,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推动时代步伐阔步挺进,奔至壮阔恢弘的当下。《我是规划师》第三季之《青山》将“两山”理念的宏大主题落于基层个体故事,平实质朴展现“绿色门头沟”的现代化振兴图景,见证个体追求美好生活、奋斗圆梦的生命轨迹。韩孝国自1995年进入京西矿务局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大台沟。辗转3个煤矿,在矿井工作的19年间,他目睹了山谷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京西持续千年的采煤史画上句号,他通过招录,转型为林场职工,实现了“挖山人”向“绿山人”的身份转型,但不变的仍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2006年大学毕业后,罗恒做了3年村官后来到京煤集团,在做了十几年的物业管理工作后,“一线四矿”这一项目再次点燃了他的工作激情。他用了2个月时间编写了一本900多页的册子,包含了四清单、一汇编、一台账、“一线四矿”及周边地区的土地、房屋、市政设施、现有文旅项目和政策需求清单,系统梳理了“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的各种资源。此外,片中还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魏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吴英时和吴霜、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宋晓龙的自述作为旁白解说,在展现实地调研、头脑风暴、拟定方案、反复修改种种故事的背后,塑造规划人用妙笔让家园遍地生花的鲜活群像,展现新时代规划人的奋斗与坚守。

微信图片_20230215202556.png

新技术赋能

打造极致美学下的视听盛宴

在制作品质上,《我是规划师》第三季之《青山》守正创新、精益求精,致力于打造经得起业界评判和时间考验的影像精品。一方面,作品通过多样的拍摄手法、细腻的镜头语言,让城市的魅力、规划的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与释放。如片中多次使用航拍镜头,废弃的运煤通道、年久失修的储煤仓、郁郁葱葱的山谷、焕然一新的厂房……“上帝视角”打开了观众看门头沟的“视界”,脱离了固有的地面视角,从感官上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刺激感。与此同时,片中不断变换的镜头语言,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新鲜的视觉体验。在讲述千军台村的“前世今生”时,画面中既有由低往高空拉升的镜头,观众得以看得更辽阔、更遥远,凸显山坳里古村落的淳朴安静;又有由高空向下俯推的镜头,当规划师对于村子未来转型方向出现迷茫之感时,下降的动作伴随着一种“降临感”,更容易将观众“带入”故事情绪当中,画面的律动感、节奏感十足,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体验与美学观感。另一方面,该片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先后展示了中建院宋晓龙团队概念规划方案效果图、王平村煤矿区位地图、全国首例深山矿道旅游专线的规划设计方案等,为抽象的城市规划赋予了生动的表现形式,既升级了视听体验,又以喜闻乐见、走心入脑的方式让传播更具“穿透力”。

微信图片_20230215202641.png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