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 | 《爱我东城》:微视频助力文化传播融媒体创新专业表达
2021-05-18
分享:
 

2021年第一季度,经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组织评选,确定东城区融媒体中心《爱我东城》系列微视频为优秀广播电视作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信息的接收方式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的特征,“短小精悍”的微视频由此成为大众喜爱的传播形式之一。《爱我东城》系列微视频创意新颖,制作精良,是主流媒体在融媒体产品生产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一、小视角展现大主题,小体量实现“大”传播

为了适应当下受众移动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东城区融媒体中心在角度和形式上下足了功夫,以小视角展现大主题,小体量实现“大”传播。  

虽然东城区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要展现全貌难度极大。《爱我东城》系列微视频从地标性的景点、建筑着手,小视角展现大主题,既保证了内容生产的整体可控,同时又实现了东城文旅资源的宣传推广。形式上,《爱我东城》选择了微视频的形式,用1—2分钟的时间完成对一个地标的刻画,以短小故事讲述厚重历史,信息传递更加高效、直观,地标特色一目了然,有利于加深受众的记忆点。如老舍纪念馆讲述了该馆的别称——“丹柿小院”名称的由来:1953年老舍夫妇亲手种下了2棵柿子树,秋天的时候硕果累累,十分好看,于是院子有了“丹柿小院”的别称。故事化的叙述既普及了历史文化知识,也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

京声京视 ^ 《爱我东城》:微视频助力文化传播 融媒体创新专业表达1.bmp

微视频虽然体量小,但更易于在新媒体平台实现大范围的传播。《爱我东城》系列微视频同步在北京东城APP、“美丽东城”手机版、学习强国APP、新华社APP、新华网APP、央视频APP、北京时间APP等多个平台播出,有效增强了报道声势,形成宣传矩阵,提升传播效果。

二、贴近性强,激发情感共鸣

好的内容,还需要与受众产生共鸣。《爱我东城》系列微视频深耕东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区域特色着手,精心选取了春风书院、老舍纪念馆、故宫冰窖餐厅、明城墙遗址公园等多个东城区具有特色且受众熟知的地方,既具有贴近性,也斟酌场景的差异化,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如老舍纪念馆介绍了老舍先生在此地生活的故事以及写下的著作,更倾向于展现北京厚重的人文底蕴;故宫冰窖餐厅则介绍了该餐厅的设计理念和独特之处,为大众休闲娱乐提供参考,展现了故宫这一历史遗迹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春风书院则呈现了网红打卡地如何在文物和文化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为历史注入新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京声京视 ^ 《爱我东城》:微视频助力文化传播 融媒体创新专业表达2.bmp

此外,系列微视频采访了大量市民、游客,传递他们的心声,也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心声。如春天的明城墙遗址公园,迎春花、山桃花陆续绽放,为古墙增添了新韵味,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踏春赏花, 三位阿姨表示,“我爱春天,我爱大自然的美”“在这里,留下我们美丽的身影,人比花儿俏”。市民在镜头前直接表达对东城美景的喜爱,更易形成情感共振,唤起大众内心最直接、最朴实的认同感,进而在受众中实现裂变式的传播效应 。

京声京视 ^ 《爱我东城》:微视频助力文化传播 融媒体创新专业表达3.bmp

三、制作精良,风格轻快感染力强

当下几乎进入到了全民拍短视频的时代,虽然短视频制作门槛低,但质量参差不齐。《爱我东城》系列微视频制作精良,影像风格轻快活泼,感染力强,彰显了媒体的专业性。整体风格上,《爱我东城》系列微视频在基本结构、字幕、视觉包装、logo标识等方面保持一致,以系列化的形态加强作品的辨识度。视频开头以一句话简要介绍该地点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如《故宫冰窖餐厅》的第一句文案是“在紫禁城的慈宁宫旁,曾经的皇家宫窖变成了冰窖餐厅”,开门见山,符合短视频的叙事逻辑。接着主持人以体验者和观众朋友的形式,带着观众游览地标性景点和建筑,营造了亲和力和陪伴感。此外,系列微视频配乐动感,节奏轻快活泼,感染力强。

京声京视 ^ 《爱我东城》:微视频助力文化传播 融媒体创新专业表达4.bmp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