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各区资讯
社区新闻发声人:让基层群众成为新时代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2020-12-31
分享:
 

在推动区域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丰台区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党媒本色,深入把握基层宣传规律,突显群众媒体、社区媒体、公益媒体功能,大胆创新实践,创建“社区新闻发声人队伍”,广泛动员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基层宣传工作,用群众视角和朴实语言,讲述身边有“温度”的人和社区有“鲜度”的事,让群众成为新时代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文化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融合”,构建区域融媒体工作体系

构建全区“一三三”融媒体工作体系,即 1 个“ 区级融媒体中心”,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宛平城地区 3 个“重点区域融媒体分中心”和约 300 个“ 基层新闻采集点”,实现基层总动员、区域全覆盖。在方庄、东高地、云岗、宛平城、马家堡、右安门 6 个街道(地区)成立“社区新闻发声人工作室”,动员社区居民成为新闻发声人,深度参与宣传工作,破解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社区+队伍”,打造“有故事、爱发声、会宣传”的新闻发声人队伍

加强新闻发声人专业培训,2018 年至今,先后举办 5 期社区新闻发声人培训会,让群众从宣传受众转变为宣传主体,来自全区 350 个社区(村)近 1000 名社区群众参加培训,实现社区新闻发声人队伍 21 个街乡镇全覆盖。不断壮大新闻发声人力量,扩宽队伍人员结构,由最初几个人发展到近千人,普遍具有丰富知识背景、较高文化素养和不同年龄层次,涵盖教育工作者、航天科技人员、社区老党员、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等各行各业。有利于更大范围反映群众心声,拓宽街道和社区工作触角,广泛凝聚力量。

(三)“温度”+“鲜度”, 发现接地气、有温度、近民生的新闻内容

将镜头对准社区,把话筒交给百姓,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社区新闻发声人立足自身视角,讲述百姓故事,变得“脚力更劲”“ 眼力更宽”“脑力更强”“笔力更沉”,涌现出“磨刀爷爷”郑振祥、“雷锋车队”队长王凤进、“北京榜样”刘宝中等一批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

(四)“发声”+“转发”,形成“点亮一人、照亮百家”的传播效果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积极适应媒体传播移动化、可视化趋势变化,以社区新闻发声人为主人公,以群众身边生活点滴、细节故事为切入口,发挥短视频画面语言在细节捕捉、情感表达上的优势,做到大主题小切口、老题材新角度、硬新闻软表达。2019 年至今,共策划制作100部百姓公益短视频,浏览量均超过 100 万人次,全网浏览量累计达 2 亿人次。获国家网信办“百部网络正能量动漫音视频作品”优秀奖、入选国家新闻办“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全国总决赛等。同时,社区新闻发声人依靠自身“网红”影响力,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路面破损、垃圾乱放、物业服务等急事难事。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线上” 绘画培训、诗歌朗诵进行“别样发声”。

二、工作启示

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化定位。宣传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社区新闻发声人工作机制,是对“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理念在全媒体时代的继承创新。社区新闻发声人大多来自基层、代表群众,主动为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宣传工作献言献策,积极参与本地新闻的线索挖掘、选题策划、报道实施,为基层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材料。

二是坚持本地内容规模化生产。以往的社区活动由于缺少传播载体,较少有媒体关注报道,并不为更多群众知晓参与。现在,通过科技赋能,借助社区微直播等模式,可实现本地内容规模化生产,让广大群众成为网络直播的主角,推动流量资源和活动资源有效转化为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传播资源,让群众的美好生活被全程记录、即时分享、多元分发。

三是坚持移动网络社会化传播。将移动化传播与社会化动员有机结合,将每一次百姓短视频转发作为一次生动的群众动员和舆论引导,实现传播效能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中得到充分显现,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和自下而上的群众动员实现“同频共振”。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