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促进纪实影像内容繁荣——第四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学术论坛专业观察
2020-09-23
分享:
 

人类拥有影像摄录技术,不过百余年历史,在近代完成了从最初的黑白默片到有声片和彩色片的进化。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又实现了三维动画、3D视效等更丰富、更多维的视觉呈现效果。如今,5G+8K技术的场景应用也将对众多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9月18日下午,第四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学术论坛五:“高新技术促进纪实影像内容繁荣”在中华世纪坛B1发布厅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冬奥组委有关领导、专家,中国体育赛事信号制作及版权运营企业总工程师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以及国内首部8K纪录片《你好AI》的总导演陈怡,共同探讨在高新技术强劲的推动下,纪实影像的发展瞭望。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培丽)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培丽说:“对普通观众而言,当说到广播电视领域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时,其感受最深的是视觉影像的变化。从最早的标清、高清到现在4K、8K的超高清,这些技术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视听感受。它们将荧幕后的世界以更清晰、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到我们面前,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着影视艺术和科学技术相融合的无限魅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杜百川)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杜百川说:“实际上4K和8K在本质上是一回事!4K和8K只是在清晰度(质量)这个维度上的2个不同参数。对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关注的维度和表现方式其实很多。不能只用一个指标来限定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电视和广播,会以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灵活的表现形式来发展。像对多种新的三维呈现方式,如全向图像、深度增强图像、点云成像、光场成像、体成像、全息成像等的关注也都非常重要。”

5G发展:新观念、新机制、新变革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说:“5G的发展将引发传统视听内容的生产、传播、服务等一系列革命性变化。”

 “5G环境下的视频业务将具有新的特征。在此环境下,我们的视频如果要在广电领域占领先机的话,门槛更高的新型视频才有可能赢得未来的发展空间。5G对我们来讲,不仅是制播方式的变革,更是新机制、新观念的变革。面对这场“变革与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新技术与新视听的精品内容生产其实是互为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

技术是桥梁,内容是载体,产业是依托。在未来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加需要以人为中心、以场景为单位,更及时、更精准的连接体验。

随着5G网络带宽的增加和超高清视频、跨屏互动、AI、大数据技术在电视终端的进一步应用,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方向在视频质量上会更加优化,角度会更趋于多样化,人机交互方式也会更加便捷。

冬奥会的科技创新

(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长转播协调处处长:高博)

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长转播协调处处长高博首先介绍了广播电视技术与媒体在奥运会上发展的重要节点。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小范围电视转播和官方纪录片《民族的荣耀》,奠定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传播的可能性。再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用彩色电视制作奥运会的信号,并开始采用卫星进行试验性的传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则开辟了商业赞助的产业模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历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开启了高清的时代,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开启超高清的“新”时代。

对于现今广播电视的变化,高博认为不能以线性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发展。新视角、新技术和新方案是北京冬奥会科技探索的主题。全4K+HDR制作、多片段剪辑的制作、体育剪辑服务、新的数字内容解决方案、“内容+”的服务、社交媒体融合、5G制作分发、云技术等,这些都将是科技、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工业流程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未来在不同的维度上会产生很多新的可能,像超高清、AR、VR、沉浸式、5G等,这些技术运用在奥运会中。可以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最具科技驱动力的一届奥运会。

新技术多方面推动赛事直播

(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祝建平)

祝建平(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从从业者的角度带来他对新技术如何推动赛事直播最直观的感受。

他提出,首先是内容产品的多元化。当前通过高质量的现场制作、切换包装,能让用户看到非常精彩、流畅的赛事。随着赛事价值不断提高,将技术和制作进行融合,从多个视角在终端呈现更丰富、更多元化的产品。

其次是提高观赛的沉浸感。沉浸是一个全包围的感觉,在异地观看赛事时如何体验现场氛围,从视觉、听觉甚至交互上是否有这样的沉浸化的体验,这是新技术对于赛事的推动。

然后是赛场观赛的强交互。在现场观赛可能无法实时看到重放,或是无法看到现场其他事情,所以现场观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期待从技术角度为赛场观赛开发出一些新的场景和新的产品。

视觉能增加信息量的收益,听觉可以渲染情绪。祝建平具体介绍了视听角度的技术变化。“全景声是非常好的技术工具。声音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它的现场制作来说,需要建造一个适合制作的场地。通过在远程制作中心搭建符合的场地,攻克远程制作、声音传输技术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远程制作声音流程的工作。”

专业设备助力8K影像

(国内首部8K纪录片《你好AI》的总导演:陈怡)

国内首部8K纪录片《你好AI》的总导演陈怡作为一线的创作人员,真诚地分享了她在拍摄这部作品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希望纪实影像人在未来的8K制作中有更精彩的发挥和表现。

逼近人肉可见的观感,是8K影像带给人最直观的一个体验。陈洁在拍摄中所使用的摄影机在当时已达到全画幅8K的分辨率,并且在动态范围、感光度上都有更好的效果。

除了摄影机,还有特殊的设备协助完成8K摄制。第一个是超高清摄影机,每秒的帧数可达到数千帧,分辨率在4K、8K,几乎可以捕捉到蝴蝶扑腾翅膀和蒲公英被吹散的实时状态。第二个是探针镜头,它在微距镜头下还能以广角的形式呈现。《你好AI》有一集讲外太空的开发,用了一个模拟火星地表延时的镜头,还有火星机器人的镜头,这些高新技术的影像设备会让人感觉到仿佛真的在火星表面观看此番景象。

陈怡认为, 8K制作对导演来说,要具备甚至超越电影导演的能力。在现场或提前调研时就要画好分镜头脚本,到了现场要在脑海中根据即时影像的特点随时变化、更改跟进脚本。

人工智能也影响纪录片的制作过程。陈怡回忆,“之前拍一个意大利科学家制作的机器人,可以在它的芯片里预先将人工智能模型、算法设置好,根据场景和看到的图像来演奏相应的乐曲,这个是很成熟的人工智能算法,也能应用到我们影片的配乐与剪辑中去,帮助提高制作效率。”

新技术的发展也让成本降低。陈怡提到,一个8K画幅输出4K格式可以满足4个镜头的剪辑或裁切;如果是高清的话,大概有16个镜头可以做剪辑预留,这些都可以在拍摄中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像全8K制作的《你好AI》,实际成本只有陈怡两年前4K拍摄的成本的3/4。

在陈怡看来,采用8K超高清分辨率来拍摄的纪录片的意义不仅在于成本的更可控,还在于我们的影像可以永续、永存。

(国内首部8K纪录片《你好AI》的总导演:陈怡)

如今,5G+8K、120帧、HDR、广色域、高亮度、沉浸式音频等影音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对动态影像内容的创作和生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期待这场新技术将带来包括纪录片在内的各领域各产业环节更多的升级,更多惊喜。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宣传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