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精品关注
京声京视|回眸中国司法五千年 开启法治文明新征程——评大型纪录片《中国司法》
2020-12-16
分享:
 

5月18日起,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监制的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司法》,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和爱奇艺网站同步播出。该片主要以纵向发展为线索,描绘我国当代司法的历史景深,展现我国传统司法的得失,为中国司法的现代性和多年来司法机关奋发改革取得的辉煌业绩作一个写意与工笔兼备的画像,有力增强了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自信和司法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该片自播出以来,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赢得了广泛好评。

图_图片1.png

一、纵向剖析,呈现五千年司法文明进程

回溯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司法文明可圈可点。《中国司法》纪录片历时1807天,拍摄了17个省、42个城市,途经21000多公里,将厚重博大的中国司法文明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该纪录片以总分结构布局,叙事非常清晰。首集从官府衙门到现代法院,系统阐释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变迁,其后九集分篇章围绕法律、刑罚、民法、法官、检察官、司法文明、司法调节、行政诉讼、司法公正等依次展开。每一篇章按照时间脉络,纵向剖析中国司法发展进程。从夏朝开启司法大门,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司法开天辟地,中国司法经过了从官府衙门到现代法院的制度变迁。从金科玉律到法律体系,中国民族迈向法律新时代;从五马分尸到注射死刑,中国刑罚从血型走向人性,从野蛮走向文明;从重义轻利到私权保护,从《大清民律草案》到民法典时代,中国私权保障的探索之路等等。该纪录片历史感强、脉络清晰,解说内容纲举目张,将宏大的中国司法制度演进过程分主题清晰表达出来,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灿然一新和制度优越性,有力增强了广大民众的司法文明自信力。

图片2.png

二、故事化表达,展现最直观的司法历史

司法历史是制度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纪录片《中国司法》注重使用情景再现的故事化表现手法,讲述重大历史节点上的经典案例、故事和人物,给人们以最直观的司法历史,折射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

一是以经典案例阐释中国司法制度的阶段性历史特征。比如,柳宗元状告假茯苓商家案,法官依据《唐律疏议》判处商贩一年徒刑并赔偿损失,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民刑合一的特征。陕甘宁边区黄克功枪杀刘茜案,黄克功虽是革命功臣,但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执行比一般百姓更加严格的纪律,最终黄克功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一事件体现了新中国刑罚制度的人民属性。

二是以标志性案件串联起中国司法的前行历程。比如,纪录片第一集开头,便以涉及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国民间对日经济索赔第一案“中威船案”切入,该案历时77年最终在新中国法律的保护下胜诉,宣誓了新中国的司法主权。又如,纪录片从华夏第一县古冀县的考古挖掘讲起,介绍了秦朝设立郡县制和衙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再如在中国司法史上堪称经典,也是世界法医学史鉴别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最早记录的吴人张举焚猪验尸案;我国最早司法鉴定记录的三国东吴太子遇刺案等等。纪录片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中国司法文明提供了鲜活注脚,为观众回眸前年、展望未来提供了载体。

图片3.png

三、引入专家声音,点亮司法的理性之光

《中国司法》除了解说人的解说词之外,还邀请了陈光中、张晋藩、应松年、高铭暄等44名法律专家学者,以平和、理性、客观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讲述和点评,极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专家们高屋建瓴、切中要害的“点睛”话语,阐释了中国司法演进历程背后的历史逻辑,点亮了中国司法的理性之光。

比如,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第一部法律铸刑书的发布,以及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小红、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启成先后详细分析了其历史意义,阐释了法律的公布可以削弱贵族独断的权利,让整个社会和国家在法术之士的主张下开启新的转型。又如,2013年一时间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全国首例冷冻胚胎争夺案。针对该案例“由双方父母共同监管和处置”的终审判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申卫星对中国司法文明进程做出评价:“法律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规则,应该对大众的感情、伦理需求有一个积极的回应。”《中国司法》从热点历史事件铺陈开来,以专家学者权威的讲解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为我国司法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_图片4.png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5号院
邮编:101117
联系电话:010-55565513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主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信息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9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507号  京ICP备17053169号-3